教育孩子也要讲时间 十个时机见效快


教育孩子也要讲时间 十个时机见效快

文章插图
当宝宝做错事情的时候,要怎么教育小孩子呢?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孩子和同学吵架,老师通知家长,家长就进行友谊教育、纪律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效果低下,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 。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 。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 。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 。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
一是早上出门时 。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 。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 。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 。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 。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 。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动机 。
【教育孩子也要讲时间 十个时机见效快】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
一、遇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
孩子在校运会上因故没能拿到名次,在最沮丧的时候如果所听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励,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块料”、“没得本事瞎逞能”的讥讽,他必定对父母没有好感,以后对体育也很可能再无兴趣 。相反,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不是训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经尽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导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会因感激而自觉地加倍努力 。
二、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 。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 。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