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人员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 内蒙惩戒升级 矿工忙出海 比特币重回4万美元( 二 )


三、对通讯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主体存在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相关规定,由主管部门依法吊销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严肃追究责任 。
四、对网吧等主体存在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停业整顿等处置 。
五、对未经报批私自接入动力电源的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等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规,对其违法窃电行为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六、对企业、个人等主体存在以虚拟货币形式进行洗钱等违法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七、对企业、个人等主体存在利用虚拟货币进行非法集资等行为的,依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法规,由主管部门从严处置 。
八、对存在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相关企业及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纳入失信黑名单;对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或为其提供方便与保护的,一律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
此前,5月18日,内蒙古发改委网站发表关于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工作要求,表示将进一步拓宽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问题情况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保障作用,特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敬请广大群监督举报 。
近期对于虚拟币监管的态度明显趋严 。5月21日,金融委首次提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近期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有所反弹,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 。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多方了解到,在上述监管信息公布之前,新疆、四川等地就已有风声传出,一些矿场主早已关闭国内的矿场,并筹划将矿场搬迁至海外,目前主要出海目的地为俄罗斯、美国、中亚等 。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注意到,5月25日,云挖矿平台比特小鹿发布公告称,近期,为积极配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精神,支持挖矿行业合规化发展,BitDeer比特小鹿将进行升级调整,自北京时间2021年5月26日22时起,BitDeer将屏蔽所有中国大陆地区IP,进一步确保平台不向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提供服务 。
矿场探索绿色清洁能源挖矿可行性
能耗过高,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被认为是监管明确提出打击挖矿的原因之一 。
剑桥大学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的耗电量,已十分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 。挖矿不仅消耗大量电能,更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去年挖矿产生了6900万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1%,20年可内将全球气温提高2℃ 。
挖矿带来的能耗问题近期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挖矿为何引发环境问题?如何降低不必要能耗?能否使用清洁能源挖矿?披露清洁能源使用情况就能解决污染问题吗?也是业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马斯克近日发推文称,北美比特币矿工承诺公开可再生能源使用情况,缓解了挖矿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 。
比特小鹿董事长吴忌寒在第二届比特小鹿“421丰水节”上表示,碳中和“这个事件不是孤立的,对行业会是一个长期的影响 。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按照线性模型简单的扩张,这是挖矿行业所遇到的一个限制 。所以大家不要对”碳中和的事件抱有侥幸心理,未来还是应该要去寻找绿色清洁的能源来挖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