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的艺术


装裱的艺术

文章插图
装裱的艺术
俗话说“三分画 。七分裱” 。装裱工艺历来被视为一幅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环 。
中国传统书画作于宣纸和绫绢之上 。宣纸质地纤薄、柔软 。一经墨色浸染 。往往褶皱不平 。既减弱了墨色的神韵 。也不便于观赏和收藏 。装裱后 。书画加固加厚 。丹青妙墨也更有意境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 。数百年来历经诸多名家装裱 。在一次装裱过程中 。装裱师一时疏忽接错了段落 。
【装裱的艺术】由于画卷中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十分密集 。长期以来没被人发现 。直到琉璃厂的装裱老艺人张贵桐 。又一次为它装裱时才发现 。其中有一匹驴缺了条腿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画卷中找到了那条腿 。总算把这幅弥足珍贵的名画给接顺了 。可见 。一幅书画能否流传后世 。与装裱工艺的优劣 。息息相关 。
民国年间 。北京的书画装裱业大多集中在琉璃厂一带 。刘林修的竹林斋、崔竹亭的竹实斋、马霁川的玉池山房、张成荣的宝华斋……都是当时著名的装裱铺 。
现而今 。装裱老艺人们相继离世 。这门老手艺也渐渐式微 。幸亏 。上世纪30年代 。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理循用手中的相机为我们记录了北京装裱老艺人的身影和那些地道的老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