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21周:产程10大意外状况详细解析( 二 )


在治疗方面,除了提早分娩外,医师会建议孕妇要多卧床休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以减轻水肿,尽量身处安静的环境中,服用适当的降血压药物等 。目前有研究认为孕妇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50-100毫克)或大量的钙(每天2克以上)可能有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作用 。
【孕21周:产程10大意外状况详细解析】5、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绝大部分发生在胎位不正、破水的情况下 。如果胎儿的胎位是“足位”,也就是在子宫内双脚朝下,当一只脚滑下时,脐带常常会跟着滑落 。如果胎位正常,但胎头仍没进入骨盆腔固定,此时如果发生脐带脱垂的话,胎儿反而更危险,因为母体一旦出现破水,胎儿脐带脱垂下来,胎头可能因为往下降而直接压迫到脐带,也就是胎儿自己把自己的血液供应阻断了,这会在3分钟内造成胎儿极为严重的缺氧或死亡 。
所以,医师通常会让产妇“头低脚高”地躺着,好让胎头或胎儿身体离开压迫位置,再将手伸入产道内,将胎儿往上顶,使胎儿不要压迫到脐带,然后赶紧施行剖宫产 。
精彩推荐: 剖宫产真的不痛又安全吗? 北京顺产和剖腹产价钱相差多少分娩提倡一减一加
导读,会造成意识模糊、肝脏肿大、眼底出血、肝功异常、大脑病变等等,严重时会产生子痫,进而威胁母婴生命 。此时,医师常常迫于形势而提早协助孕妇将胎儿产下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先考虑催产,如果时间紧迫或催产无效,会立即施行剖宫产 。
6、产中及产后大出血
分娩时本来就会出血,例如、胎盘娩出后子宫内的出血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如果超过400毫升,就认为是“大出血” 。
如果产妇在产程中大出血,而胎儿仍无法尽快娩出时,医师通常会考虑产妇的安全而施行剖宫产,然后,再寻找出血点,采取措施止血 。
导致产中及产后大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不好或产道裂伤等,医师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止血,包括伤口缝合、加强子宫收缩或尽量将不完全剥离的胎盘刮干净等 。
如果在处理后仍继续流血,就得打开腹腔,将产妇的子宫动脉或某些特殊的大血管绑住,做“血管结扎手术”以减少出血量 。如果仍未找到出血点,必要时,只好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来止血了 。
万一连子宫切除都无效时,就要采取“压迫性”止血方式,甚至用血管摄影来做血管栓塞性的止血 。因此,这种产中或产后大出血一向是妇产科医师很头疼的事,因为止血很困难 。
7、子宫破裂
20多年前的“子宫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分娩过多胎的妈妈,是由于子宫长期撑开,导致子宫壁被撑得很薄,产妇在强力收缩的时候造成子宫破裂 。
近年来的“子宫破裂”则常见于做过剖宫产的准妈妈,在她生产下一胎时力图自然分娩 。不过,此类破裂较多见于“直式剖宫产”,而目前新式的“横切式”剖宫产较不易发生子宫破裂 。
至于子宫破裂的前兆,包括胎儿心跳变慢出现窘迫现象,可从产妇腹部清楚地摸到胎儿的肢体或躯干 。如果产妇的肚子膨胀得很厉害,这是发生了内出血,而且出血量非常大 。因此,产妇发生子宫破裂时,医师的选择只有一个——尽快施行剖宫产 。
8、早期破水合并感染
以往认为孕妇破水24小时后,胎儿容易有感染现象,现在则认为破水18小时后,胎儿的感染机会就会增高 。那么产妇破水是否一定要施行剖宫产呢?其实,只有在胎儿已经有感染迹象,而又无法很快经阴道娩出时才需要手术 。总之,应以尽快生下孩子为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