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便秘怎么进行检查?

产妇产后饮食如常,但大便数日不行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便秘,或称产后大便难,是最常见的产后病之一 。那么,产后便秘怎么进行检查?
1、视诊:
有无肛裂、瘘口、痔脱垂、肛周炎症、血迹等 。嘱患者作排便动作,有会阴下降者可见盆底以肛门为中心明显向下突出;再嘱收缩肛门,盆底支配神经严重受损者,收缩能力减弱或消失 。
2、肛门指检:
了解肛门括约功能,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可提供重要依据 。指检肛门括约肌紧张者多见于内括约肌失弛缓症,肛门紧张而兼疼痛者可能合并有肛裂;触及条柱状硬便及直肠明显膨大者,多见于直肠性便秘;便前检查直肠呈空虚状态,或触及粒状粪便者多见于结肠性便秘 。指检时在直肠前方,耻骨联合以上若触及直肠向会阴方向突入者提示有直肠前突性便秘 。
3、直肠指诊:
若肛管张力增高,提示肛管附近可能有刺激性病变 。如肛管不能通过一指,则肛管有器质性狭窄,常见于低位肿瘤、肛管手术后或不当的硬化剂注射后疤痕形成 。部分患者直肠壶腹中可扪及坚硬粪块 。若直肠中潴留大量粪便而并无便意,提示直肠无力 。直肠前突患者在排便动作时,可在括约肌上、耻骨联合下方扪及袋状薄弱区 。直肠内套叠患者,直肠壁松弛,指诊时直肠内有粘膜堆积的感觉,偶然也可扪及套叠之肠壁 。
4、粪便检查:
直肠型便秘的粪便常呈坚硬条柱状,因常有直肠粘膜继发性炎症,或排便时损伤肛门,粪便外表可见粘液或血迹;大便状如羊矢,干硬成粒多见于痉挛型便秘;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粪便多呈羊粪状,或大便烂硬交替,大便带粘液,粘液涂片,检查一般正常或仅有少量的白细胞,便秘型直肠溃疡性结肠炎,大便多有红白细胞,及粘液,但应注意与直肠肿瘤鉴别 。
5、X线检查:
显示消化道有无狭窄、息肉、肿瘤、扩张、肠道内憩室等造成便秘的疾病,还可以明确肠道运动功能 。钡剂灌肠,特别是近年来采用的结肠低张双重造影,对发现便秘的病因,可能有帮助 。
【产后便秘怎么进行检查?】(1)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可显示造影剂的影像和利用荧光技术观察排便的过程、速度 。此项检查目前广泛用于临床 。排便造影对疑有以下病因的便秘患者具有重要价值:盆底肌协同失调(耻骨直肠肌矛盾性收缩)和直肠前突(如有经阴道直肠壁手术史)等 。
(2)钡餐检查 。可了解钡剂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小肠与结肠的功能状态 。肠易激综合征常表现为结肠袋加深 ,痉挛性便秘肠腔常紧张变细呈锯齿状或铅管状;弛缓性便秘或乙状结肠冗长者,大肠变长,扩张或下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明显扩大 。对疑有结肠梗阻者,口服钡剂灌肠因可加重梗阻,应视为禁忌,为了明确结肠器质性病变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宜用钡剂灌肠 。
6、内窥镜检查:
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电子)结肠镜等 。可以在直视或通过屏幕清楚了解肛门大肠的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等外,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
(1)直肠镜检 。简单实用,可直视察下观察直肠有无并发炎症、糜烂、溃疡、息肉、肿瘤、肛裂、痔瘘、狭窄、直肠粘膜有否松弛、脱垂、肠套叠等 。
(2)结肠镜检查 。对由结肠冗长、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氐病、结肠憩室、肠结核、肿瘤、肠梗阻、放射性肠炎、结肠易激综合症等引起的便秘,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7、肛门镜检查:
内痔、低位直肠肿块均可窥及 。当直肠粘膜有充知水种、糜烂而难以用一般炎症解释时,应考虑直肠内套叠的可能性 。若如有来源不明的血迹,尤为陈旧血迹,应警惕上方肿瘤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