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分娩能否顺利的三个因素之产道篇( 二 )


2.子宫颈的变化
(1)子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的子宫颈管长约2cm , 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些 。临产后的规律宫缩 , 牵拉子宫颈内口的子宫肌及周围韧带的纤维 , 加之胎先露部支撑前羊水囊呈楔状 , 致使子宫颈内口向上外扩张 , 子宫颈管形成漏斗形 , 此时子宫颈外口改变不大 。随后 , 子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 , 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 。初产妇多是子宫颈管先消失 , 子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子宫颈消失与子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 。
(2)子宫颈口扩张 临产前 , 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 , 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 。临产后 , 子宫颈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引的结果 。此外 , 胎先露部衔接使宫缩时前羊水不能回流 , 由于子宫下段的蜕膜发育不良 , 胎膜易与该处蜕膜分离而向子宫颈突出 , 形成前羊水囊 , 以助子宫颈口扩张 。胎膜多在子宫颈口近开全时破裂 。破膜后 , 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颈 , 扩张子宫颈口作用进一步加强 。随着产程进展 , 子宫颈口开全时 , 足月妊娠胎头方能通过 。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前羊水囊及胎先露部先将阴道上部撑开 , 破膜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 , 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屈的长筒 , 前壁短后壁长 , 阴道外口向前上方 , 阴道粘膜皱壁展平使腔道加宽 。肛提肌向下及向两侧扩张 , 肌束分开 , 肌纤维拉长 , 使会阴体变薄以利胎儿通过 。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 , 妊娠期增生肥大 , 血管变粗 , 血运丰富 , 故临产后会阴可承受一定压力 。但分娩时如保护会阴不当 , 也易造成损伤 。
无法事先预知的肩难产 新新好男人陪着老婆生产去 分娩时胎儿异常及处理办法
(编辑:赵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