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加工设备的发展与未来

【肉类加工设备的发展与未来】
    肉类加工机械是肉类工业发展必须而重要的保障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商业部为了提高我国的肉类深加工技术,开始从欧洲进口肉类加工设备 。从那时开始,我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开始认识和了解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工艺及产品;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也开始接触先进的肉类加工设备,并开始借鉴国外的技术开发中国自己的产品 。至今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中国肉类机械设备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未来又会怎么样呢?

一、肉类机械的现状

1、现状回顾肉类加工机械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我国近200家*造厂能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综合利用等所有加工领域,而且所制造的设备已开始接近国外同类产品 。例如:斩拌机、盐水注射机、连续式真空包装机、油炸机等 。这些设备在中国肉类工业中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肉类工业的发展 。除了在国内销售外,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设备已在应用或已有部分出口就沾沾自喜,实际上我们的产品与欧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是我们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需要正确面对的现实 。从中国肉类协会所汇总统计的肉类机械制造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在低水平上徘徊,高起点的较少 。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除个别企业的个别设备(与欧美设备制造商合作生产)和简单加工生产线(例如分割线已成套出口至澳洲和香港等地)外,我们生产的大部分还是简单机械和给国外机械设备配套的附属设施,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从整体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肉类加工设备还处在欧美80年代的水平,只有很少量的已达到90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技术水平相当于落后先进国家10~20年 。从海关的统计也很能看出肉类机械的现状,我国在2003年进口食品加工机械7.24亿美元,而出口仅1.63亿美元 。肉类加工机械约占整个食品机械的10%,也就是说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年进口量在7000万美元左右 。而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也就只6亿元人民币左右,即我国的肉类机械需求量中有一半以上是进口的 。为何会有那么多的肉类加工机械进口?

从生产水平上来看,欧美制造商以下主要优点是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所不及的:

1、比较注重行业协调,分工明确,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2、各企业都有一个较强的研发队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应用广泛;

3、设计上注重工效、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较高;

4、制造上质量可靠,返修率低 。另外,对食品加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来说,他们特别注重卫生和安全的要求,还非常注重人性化操作 。

2、制约发展的原因和差距我国已有这么多的肉类机械制造厂,而且生产的加工设备已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等众多加工领域,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能占有国内的大部分市场,整个销售趋势也不及肉类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分析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产品开发创新力度不够 。我国的科研院所、食品机械研发部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饮料、包装、粮食、乳品等加工业的设备研制,而对肉类加工机械比较忽视 。目前肉类加工机械的开发主要是肉类机械制造企业自身根据市场的需求在进行调整,而且能自行开发研制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寥寥无几 。

2)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大,而开发产品所需的投入却较大 。所以大部分厂家都不愿意投入开发,而仅限于仿制和改制 。注重的只是那些低成本、易制造,并能短期产生效益的简单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