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堂“有毒”

内控失守频频爆雷
一波未平 , 一波又起 。
近期 , *ST济堂(600090.SH)再曝出 , 未履行内部审批和决策程序 , 公司存在对外违规担保的情形 , 且已涉诉 。
2018年9月 , 控股股东同济堂控股子公司同济堂科技与钜洲资产签署协议 , 向钜洲资产融入2 亿元资金投资民营医院 , 上市公司签订了差额补足承诺函 。
目前实际担保额度为1.92亿元 , 该融资款到期后 , 同济堂科技未能按期归还 , 公司被列为被告 。
2018年1月 , 同济堂控股与申万宏源等组建产业基金 , 申万宏源出资10亿元为优先级 LP , 君创资产作为夹层出资 4.95 亿 , 同济堂控股出资1亿元为普通合伙人 。上述资金被用于合肥肿瘤亿元项目 , 目前仍在建设中 。
同济堂控股作为基金 GP 之一 , 是兜底方 。上市公司、同济堂控股和申万宏源签署了差额补足协议和份额收购协议 。
2020年4月 , 申万宏源因未能按期获取基金固定收益而对同济堂控股、上市公司提起诉讼 。
据了解 , 该肿瘤医院为新余君凯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投资建设 , 同济堂控股通过新余君凯间接持股 70% 。计划计划投资 15 亿元 , 开放床位 1500张 。
违规担保事发前一个月多 , 公司刚刚在年度审计中发现 , 同济堂控股及其关联方 , 通过供应商及其他非关联方 , 占用公司资金高达10.47亿元 。
同济堂控股承诺 , 将在2022年之前 , 分三期偿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本息 。
财务异常屡被质疑
财务异常不断积累最终爆雷 , 早前媒体已频频预警 。
6月末 , 同济堂踩点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
会计师事务所表示 , 同济堂及所属同济堂医药等子公司内部控制失效 , 资金活动、采购、销售等存在重大缺陷 。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 与武汉日月新、团风县鑫旺药业等多家公司 , 发生大量资金往来 。
媒体报道 , 2018年同济堂食品、保健品的收入仅为1.28亿元 , 而当年末 , 公司预付给供应商武汉日月新的预付款高达1.7亿元 。
武汉日月新是一家什么公司呢?启信宝显示 , 该公司由郑玉柱、周智慧两名自然人投资设立 , 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 , 公开的社保缴纳人数仅为2人 。此前 , 同济堂还向郑玉柱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湖北日月新健康支付了3900万元并购意向款 。同样支付并购意向款的 , 还有荆门博轩医药2200万元和团风县鑫旺药业1.27亿元 。
资金问题之外 , 媒体对同济堂财报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
2012年 , 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A股上市公司振东制药孙公司振东医药物流公司 , 采购金额为2.74亿元(不含税) 。但振东制药当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额为5463万元 , 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营收1.8亿元 。也就是说 , 同济堂根本不在振东制药大客户之列 。
2015年 , 啤酒花以61亿元对价收购同济堂 , 同济堂实现借壳上市 。2016年-2018年的业绩对赌期 , 公司均踩线完成业绩承诺 。2019年 , 公司业绩突然暴跌77% , 让外界不免怀疑 。
2019年 , 公司曾极力推动以2.7亿元收购贝尔康医药60%股权 , 一旦收购完成 , 实控人之一李青的近亲就将在两年内躺赚6000万元 。在外界的普遍质疑之下 , 该收购议案未能通过股东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