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按摩温清有别 适情选法

寒、热表示病变的性质 。我们可以根据小宝宝的病症,确定寒、热的性质,由于小宝宝其机体特点,或寒或热,在病性的表现中往往比较突出 。辨清寒、热,是诊断小宝宝病症的关键问题 。祛寒清热,也常是治疗小宝宝病症的根本 。按摩治疗必须根据中医“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治疗法则,要针对病症采用相应的温清治法 。在按摩中,温清的施用可以从多方面体现 。
(1)温清有别的治疗手法:对于热症,当运用清法来治疗 。在中医常用的手法中,具有提拿作用的手法有利于内热外达、具有推进作用的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因此也可以起清解邪热的作用 。如推法、揪法、捏法、拿法等对治疗热症有很好的作用 。
对于寒症,应当运用于温法 。通常采用的手法是,具有摩擦作用的手法易于生热、具有按揉作用的手法易于聚热,因此可以起到温里散寒的作用 。如擦法、搓法、按法、揉法等,对治疗寒症有很好的疗效 。
【小儿按摩温清有别 适情选法】(2)按摩上的温清有别:在临床按摩中,温清的体现也有不同 。在运用清法时,多用于快速、较重、暴发力的手法 。常以皮肤发红、发紫等郁热外散之迹为标志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运用温法时,一般多用较为深沉、稳健、柔和的手法 。按摩后使患者常有皮肤发热、按摩部位皮肤深层发热或有热感循经运行的感觉 。
(3)介质应用温清有别:在临床按摩时,适当的选用介质可以借介质之性,使按摩作用更好的得以体现 。介质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温、凉属性 。如滑石性凉,蘸滑石粉推、拿,容易使邪热外达;而葱、姜汁性辛温,蘸其汁擦、揉,可以促使里寒外散 。因此在临床上,常根据病情而选用介质,使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
总的来说,对于温、清之法的施用,是多方面的 。临床可以单独运用,亦可综合运用 。
临床病症是复杂的,在对温、清治疗应用时也不可能是单一的 。通常是针对患儿不同的病症来决定的,有单用温法、清法的,也有运用温中有清、清中有温或温清之法使用的 。如果小宝宝患有外感多为夹食外感,即内有食积郁热又外感风寒邪气,治疗中就应该清内热与散表寒之法同用 。而温、清两法孰轻孰重.则根据病情的需要酌情选择 。
另外应该说明的是,各种方法及施术的温清属性都不是绝对的,临床上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经验酌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