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的佛教小故事


开启智慧的佛教小故事

文章插图

佛法与中华文化同源、同一根本 。正因为如此,才能与中华文化合而为一,发扬光大,其成果则远超过印度本土 。在这里,特发一些佛教小故事,闲情净品,以启真心 。
见贤勿慢唐朝时候,印宗法师在岭南一带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当他遇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觉得能大师的见解、德学确实比自己高,不但没有嫉妒,还礼敬拜师 。当时惠能大师请求出家,印宗法师很欢喜为他剃度 。佛教是以法为最尊,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师,可是剃度之后,印宗反过来拜惠能为师父 。这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佛门中,法子是最尊贵的,剃度师、戒和尚都是接引进门的人,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你能否成就,关键在传法的老师 。传法、得法,这是真实的成就 。惠能传法给印宗,印宗在惠能会下得法,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榜样,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在世法里,有管仲与鲍叔牙的例子 。鲍叔牙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管仲是平民百姓 。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干,就推荐给齐桓公,任命他作宰相,自己做他的部下,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一般业障深重的人,轻贤辱圣 。《无量寿经》上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看了不足为怪,因为这是正常现象 。所以,‘见贤不轻慢’,这个人就是贤人 。唯有英雄才爱惜英雄,贤人才懂得尊敬贤人 。换言之,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时时学习,把自己从博地凡夫提升到圣贤的地位 。
不见他人过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舜王的故事,他的父亲、后母及弟弟,一般人说这是最坏、最狠毒的人,可是舜没有看到他们的缺点,只认为他们对我不好,一定是我自己有过失 。他不见别人过,只见自己过,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最后他的父母、弟弟心态都转变过来了,也对他很好 。‘家和万事兴’,家一和就感动邻里乡党,也感动当时的尧王将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也让给他 。
什么原因?人和 。
我们今天是只看到别人的过错,没有看到自己的过错,我们不是修普贤行 。普贤行比大乘菩萨行还高,因为他看一切众生真的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哪有过失?都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得不到父母欢心 。从这个例子仔细思惟,我们喜欢批评别人,说实在话就是自己本身的过失,哪有资格说人家?到本身没有过失的时候,看到一切众生都是父母,都是佛菩萨 。大乘《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不是比喻,是实的话,慈悲心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 。如何孝养、如何恭敬、如何对待,都是方便 。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三福的前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根本 。什么是佛法?最简单的答案,‘孝亲尊师’就是佛法 。因此,佛法彻始彻终就是修孝道与师道 。
风水香港凤凰电视台这一栋建筑,大概为了内部交通方便,楼里面做了一个楼梯,所谓是楼中楼 。听说有一位看风水的看到之后,说这个风水不好,住在这个地方会破财,留不住人,于是他们就请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楼梯口,说这样风水就转过来了,会聚财,能留住人 。真正明理的人,晓得这种建筑结构关系不大,主要在住在里面人的心、行为 。
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如果他的心术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来护持他,那就属于魔境 。魔与佛不在外面,在自己一念之差,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
佛家供奉这些佛像的用意在表法,是教导我们念念要觉而不迷,时时要觉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之中,都要保持觉而不迷,就入佛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