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孩子对音乐兴趣的窍门


家长培养孩子对音乐兴趣的窍门

文章插图
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 , 家长可以从学龄前就开始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但是 , 不可强制将音乐灌输给孩子哦 。那么 , 要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呢?
我们教孩子音乐 , 不是一定要培养他们成为音乐家 , 而是希望他们在获得很好音能力的同时 , 其他领域的潜能也获得更好的发展 。
教孩子们弹钢琴时 , 常常要从五线谱教起 , 最初他们连音都找不到 , 甚至在面目机同的键盘上徘徊半天才能对号入座 。但过不了几个月 , 孩子们都能根据豆芽菜在楼梯上的高低变化 , 调整自己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 。即使是陌生的乐曲 , 试谱弹奏时按错了音也能立刻感觉到 。这就说明了练琴(发展音乐智能的一种载体)能使孩子的感官变得敏锐起来 。
现代科学的进步已使每个家长认识到 , 创造力是孩子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许多研究证明 , 在良好的艺术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想象力 , 对于科学理论的学习乃至进地科学研究、发明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实践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因此 ,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里 , 企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也会考虑到应聘者的艺术素质 。这些考虑也正是以相信艺术的想象力与开拓性工作能力有着某种密切联系为出发点的 。
下面就来看看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方法吧 。
培养孩子对音乐兴趣的窍门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 ,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 。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
当然 , 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 , 要能吸引幼儿 。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 , 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 , 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
设计好教学语 , 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 , 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 , 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 , 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 , 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 , 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 , 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 , 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 , 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
节奏语 , 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 , 用在活动中 , 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 , 培养幼儿节奏感 , 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
手势语 , 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 , 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 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
体态语 , 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 , 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 , 一般来讲 , 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 , 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 。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 , 能使幼儿情绪激昂 , 精力倍增 。
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 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 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 , 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 , 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 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 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 。其实 , 在教学中 , 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 , 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 , 产生动力和自信感 , 有了学习的兴趣 ,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