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不止是较为危险的症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产后出血,二是晚期产后出血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产后出血的症状,孕妇及家人要多多留心哟 。
产后出血的症状与防治
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者,就被认为是产后出血 。这是一种常见但较为危险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 。产后出血会使产妇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产褥感染,遗留后遗症,严重时会造成产妇休克 。如果医治不及时,还会夺取产妇的生命 。因此,必须积极预防这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子宫收缩乏力,这多是由产程过长、胎儿过大、新妈妈思想紧张与产前没有好好休息引起过度疲劳所致 。因此,最好的防治工作就是新妈妈要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 。在分娩过程中,听从医生的指导,尽量保持体力,在阵痛间歇,可以适量吃一点东西 。对有可能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要注射缩宫素,以帮助子宫收缩 。如果是胎宝宝过大、会阴发育不良、急产或手术助产,则可出现软产道裂伤,对这类产妇,必要时要采取会阴侧切手术,若有裂伤应尽快缝合止血 。有些新妈妈,特别是经历了多次流产的新妈妈,分娩后可能会出现胎盘娩出困难,或有部分胎盘滞留于宫腔内,这就需要医生协助剥离胎盘或实施刮宫术 。
晚期产后出血的症状与防治
正常分娩后,2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较多,2小时后流血会逐渐减少 。如果在分娩24小时以后阴道大量出血,并且超过400毫升者,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这种病症非常严重,多见于产后1~2周,也有产妇在6~8周才发病 。阴道流血可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为急剧大量出血,可伴有低热,患者常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或胎膜未完全排出,体内有残留;胎盘附着部位恢复不全,局部创伤不能及时修复;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部位血管内血栓脱落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绒癌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因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多以治疗方法也要因病因而异 。如果是少量或中量阴道出血,应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剂 。如果是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在注射抗生素的同时要控制感染,应做清宫手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已做明确诊断 。如果是出现急性大量出血,应及时送往医院做输血等治疗 。
为了预防产后大出血,新妈妈及其家人都要做积极的准备工作 。在孕期,准妈妈要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这可以预防分娩时的子宫乏力 。如果曾在孕期出现贫血症状,准妈妈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提高分娩时对失血的耐受力 。在怀孕期间,孕妈妈要适当活动,科学饮食,防止胎儿过大过重,这都会增加分娩的困难 。
【产后出血危害大 明确症状早防治】最后,准妈妈的家人要多多鼓励她,家中老人尽量少在分娩前对准妈妈说一些“女人生产就是到鬼门关走一遭”的话,这会给本已紧张的准妈妈更添心理压力 。此外,分娩后,家人要及时关注新妈妈的变化,一旦发现新妈妈血流量过多,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哦 。
- 产科危症要重视 产后出血别小觑
- 产后出血危及生命 了解症状有效防治
- 产后出血需警惕 辨明症状好防治
- 产妇紧张易致产后出血 准妈妈分娩需放松
- 产后出血应当做哪些检查诊断
- 产后出血的饮食禁忌 预防产后出血的4个食疗方
- 产后出血吃什么好?产后出血3个药膳
- 产后大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及如何保养
- 产后出血如何诊断 3大检查为您确诊
- 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不同病因诊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