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小心四种极危险胎位( 三 )


人工外转胎位法,一般于妊娠32至34周施行,施行时医生会先替胎儿做超声波,施行前先打安胎药至少10至15分钟议松弛子宫,医师以外力从肚皮外将胎儿转成头位,施行时要持续监视胎儿状况,若施术中孕妇难以忍受疼痛或胎心减速则应立即停止,施术完后应再做详细的胎儿健康状况监视,若无问题方可回家,等产兆发生再到产房待产 。
臀位娩出经过胎位不正的发生率
胎位不正的发生率,就各个妊娠周数而言,并不相同,甚至于差异相当大 。在妊娠前3~4个月内,这些逐渐发育中的胎儿还很小,可以说就是浮游在羊水中,它的方位随时在变,根本无所谓胎位的认定,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在妊娠5个月左右,几乎有将近一半左右的胎儿其胎位不正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胎位不正的比率亦随之迅减 。到了妊娠6~7个月左右,胎位不正的比率即骤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而在8个月左右时大约只有10%是胎位不正,而到了怀孕9个月时大约只剩下5%左右,这表示在怀孕过程中,约9成的胎位不正会自动转成正常的头下脚上的产位,而且周数越小,机会越大 。所以说,在妊娠初期,听到医生告诉你宝宝胎位不正时大可先不必惊慌,因为由以上发生的比率来看,胎位不正本来就是蛮常见的情况,尤其在怀孕初期,甚至多达2~4人之中就有一位是胎位不正者 。
推荐阅读: 分娩顺产会阴侧切你怕不?
导读?这让许多准妈妈担心不已!俗语说:「头过身就过」,所以「头位」较能顺利自然生产;其余不正的胎位,如臀位、横位及斜位,能够转正吗?万一胎位无法转正,可以自然生吗?还是必须剖腹生?
胎位不正的发生原因
至于胎位不正的发生原因,与胎儿妊娠周数大小、骨盆腔大小与形状、子宫内胎盘大小与着床的位置、多胎次经产妇松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脐带太短、是否有子宫内肿瘤(如子宫肌瘤等)或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双角子宫或子宫内膈膜)等因素有关 。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可以归类,也就是所谓的不明原因 。
一般而言,妇产科医师认为在怀孕36周仍为胎位不正时,几乎就表示诊断确定,虽然有极少数产妇在临盆生产前仍有胎位改变的机会,然而若在妊娠36周时还是胎位不正时,就应该与孕妇充分沟通、讨论,并决定生产的方式 。
预防胎位不正的方法
事实上,由以上胎位不正的造成因素可以知道,胎位不正可以说是无法预防的 。不过,或许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矫正胎位 。我们最常建议孕妇尝试的就是在怀孕七八个月之后,在家中施行膝胸卧式运动,经常做可以帮助胎位早日转正 。方法是:1.孕妇在床上,采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脸侧贴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 。2.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 。3.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 。4.维持此姿势约2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5分钟,10分钟,每日做两至三次 。
其实,胎位不正即使不去理会它,到足月临盆时,也不过5%左右仍然维持胎位不正的几率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所作的处置可能是多此一举,也可能徒劳无功 。更何况,仍有为数不少的医生认为膝胸卧式运动事实上效果不彰,并且在怀孕时期做这种运动并不舒服且不容易持久,以至于很多孕妇都半途而废 。即使如此,大多数产科医生仍然会建议孕妇在不致引起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尝试这些行为 。但笔者认为并不需要太过于勉强,以免适得其反 。
胎位不正会不会产生合并症
一般而言,除了生产方式的改变,胎位不正并不会增加妊娠合并症,例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但要注意早期破水的情形 。由于产道并没有胎头来卡住,因此一旦破水后,特别要注意脐带脱垂或子宫内感染的可能,因为前者容易造成胎儿立即致命的危险 。胎位不正经阴道分娩者,需要担心胎儿臀部娩出之后,胎头分娩时可能发生拉扯伤害、难产、窒息或生产损伤等不良后果 。横位、斜位等胎位不正更是不可能经由产道分娩,必须及时作剖腹产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