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麦穗理论”--最优结果


苏格拉底与“麦穗理论”--最优结果

文章插图
"麦穗理论"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 , 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 , 却让他们走麦田埂 , 只许前进 , 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 。
【苏格拉底与“麦穗理论”--最优结果】第一个弟子没走几步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 , 高兴地摘下了 。但是他继续前进时 , 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 , 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 。每当他要摘时 , 总是提醒自己 , 后面还有更好的 。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 , 机会全错过了 。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 。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 , 即分出大、中、小三类 , 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 , 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 , 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说 , 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 , 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
西方的择偶观里有一个和这个故事相似的"麦穗理论" , 是说一个人在寻找伴侣时如同走进了一个麦田 , 一路都看见麦穗 , 很多人不知道摘取哪一支 , 因而就会有踌躇与彷徨、遗憾与悲伤 。而正常人再花心 , 他或她也得选择一支来陪伴自己的旅程 。当然并不排除有极少数人会在短短的一生里一换再换 。
我们不妨假设有20个合适的单身男子都有意追求某个女孩 , 这个女孩的任务就是:从他们当中挑选最好的一位作为结婚对象 。
从这20个里面选出最好的一个并非易事 , 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这个结果?
首先要考虑的是约会时对对方真实性格、人品的判断 。
约会时 , 男女双方一开始都是展示自己的优点 , 掩盖自己的不足 。当然 , 他们都想了解对方的一切 , 不管是优点或是缺点 。然而 ,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 , 任何一方在约会时都会掩藏自己的缺点 。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 , 男朋友赠送的鲜花是相对廉价的 , 而贵重的钻石、金表、项链等礼物也许更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心 。这并不是因为值多少钱的缘故 ,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有多深 , 就会为她掏出多少钞票 。"而是表明一个人乐意为你奉献多少的可靠证明 。
然而 , 礼物值多少"钱"对于不同的人是有差异的 。
对一个身价亿万的有钱人来说 , 送上一颗名贵钻石可能比带你游山玩水的价值要低得多 。反之 , 一个穷小子 , 花了大量时间辛勤工作 , 买上一颗钻石的价值就要高得多 。
很明显 , 最好的方法是和这20个人都接触一遍 , 了解每个人的情况 , 经过对比筛选 , 找出那个最适合(当然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不可能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和每个人都交往 。不妨假定更加严格的条件:每个人只能约会一次 , 而且只能一次性选择放弃或接受 , 一旦选中结婚对象 , 就没有机会再约会别人 。
那么最好的选择方法存不存在呢?事实上是存在的 。好的方法可以增加达到目标的机会 , 当然不能否认还有运气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