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何紧盯“币圈”那些事?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 二 )


不能让高耗能“矿场”挤占宝贵资源
既然要起底“币圈”乱象,就必须从产业链的上游调查起 。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没有实物,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得,俗称“挖矿” 。
虚拟货币挖矿要借助计算机运算,用于挖矿的“矿机”要具备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功率较大 。
“矿主”们为了早些挖出虚拟货币换钱,将许许多多台“矿机”集中起来形成“矿场”,没日没夜地开挖,因此电力消耗巨大 。

新华社为何紧盯“币圈”那些事?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

文章插图
5月26日,采访人员探访的一处“矿场”的厂房外观 。其名为“数据中心”,实为“矿场”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云龙 摄
“矿场”电力消耗有多大?必须赴实地一探究竟 。但暗访这种隐蔽在深山峡谷中的“矿场”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
从四川省康定市姑咱镇乘车,开过一段地图上都没有的土路,采访人员终于抵达了河岸边一处“矿场” 。
简易厂房内,一排排大铁架子上,高速运转的“矿机”散发出阵阵热浪,风扇巨大的轰鸣甚至盖过了不远处大渡河支流巴郎河湍急的水流声 。
通过与“矿场”几名康定本地运维人员攀谈,采访人员了解到,这家公司以“水电消纳”的名义、打着“数据中心”的旗号,实际从事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像这样直接从小水电站接电的“矿场”,该公司在川西地区还有十几个 。
随着调研日趋深入,“矿场”的耗电量越发令采访人员叹为观止:
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西部某省一家“矿场”一个月能“吃掉”4500万度电;西南某地的“矿场”一年耗电量相当于三个市一年耗电总量;全球比特币挖矿的电力消耗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的电力消耗……
新华社为何紧盯“币圈”那些事?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

文章插图
5月26日,采访人员在西部某省一家“矿场”看到,每间机房的金属架上摆满了“矿机”,现场风扇轰鸣,机箱外侧满是灰尘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云龙 摄
如此大的耗电量,既没有支持什么实体产业,也没有产出什么实际价值,更没有带动就业和税收 。
采访人员走访的一家号称从事“数据业务”、实则挖矿的企业,去年月均耗电量高达2500万度,全年纳税却只有25万元,偌大的厂房只见到几名工人的身影 。
在我国,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2018年就已逐步肃清,但是对于挖矿行为,当时监管未明确开展打击和治理工作,亦不曾鼓励 。
在采访人员的印象里,早几年地方政府对于“矿场”的态度并不一样 。有的明显“不欢迎”,有的则保持观望,只要“矿场”不违规从事金融业务、不参与洗钱活动、不“偷电”,便允许其经营 。
一些“矿场”以“水电消纳”为名,打着“区块链”“大数据”的幌子从事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竟然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某些地区的“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成为水电消纳“示范企业” 。
新华社为何紧盯“币圈”那些事?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

文章插图
5月26日,采访人员探访“矿场”现场,一些设备“残骸”被随意堆砌在大厅一角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云龙 摄
随着虚拟货币层出不穷,挖矿的耗电量也在爆炸式增长,这对我国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
高能耗的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已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觉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清退虚拟货币挖矿项目,截至4月底已关停清退35家挖矿企业 。
这一次,国家和地方都传递出了更加清晰有力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