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烧的谣言,害人不浅,家长们要避开这些坑!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发烧总是一不小心就“缠”上他们 。关于发烧的谣言也是一直此起彼伏,滔滔不绝,为了让新手爸妈获取靠谱实用的知识,在照顾发烧的宝宝时得心应手,我们本期的特意来做一个盘点,有关发烧的这些谣言,有多少你曾经坚信不疑呢?
1发烧是一种病 对身体有害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导致发热的原因,而非发热本身 。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发烧,首先要尽快明确病因 。
2“捂汗”能退热不少家长遇到孩子发烧都会用“捂”这一招,一些人觉得孩子发烧同时还会伴有怕冷,因此拼命给孩子穿多点、盖多点,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
孩子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 。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

关于发烧的谣言,害人不浅,家长们要避开这些坑!

文章插图
3不能洗澡 只能冷水擦身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就不能洗澡,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散热,用冷水擦身可以帮助降温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
如果孩子发烧温度在38.5℃以下,精神还好,洗温水澡不但可助清洁皮肤、避免汗腺阻塞,也有助孩子身体散热 。如果孩子高烧38.5℃以上,甚至伴有寒颤、肢体发凉等,则不宜洗澡 。
正确做法:宝宝体温在38.5℃以下,精神还好,可洗温水澡助身体散热 。关键是洗澡方法要得当,特别要注意调节好室温(最好在25℃左右),水温可比体温低一两度,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如果不便洗澡,用温水擦身也行 。但无论是用温水洗浴或擦身,都要注意避风,随后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
4酒精擦浴效果更好采取酒精擦浴方法不可取 。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肤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吸收 。
5发烧会烧坏脑子发热本身因高温“烧”坏脑的可能性非常小,头皮周围的血管非常丰富,物理降温时能帮助降温 。只有超过41℃以上的超高热才有可能,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
发热之所以跟“变傻”扯上关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热性惊厥引起的 。也就是当孩子出现高热时,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继而导致抽搐,并因此导致脑部血 液供应的不足,如果抽搐时间超过3-5分钟,或者多次发作,就有可能因为脑部缺氧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
有的孩子在高烧过后会出现智力损伤、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了,而是因为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导致的 。比如脑膜炎,这类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脑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
因此,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而是引起发烧的疾病对脑造成了损伤 。
6一发烧就马上喂退烧药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 。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 。
关于发烧的谣言,害人不浅,家长们要避开这些坑!

文章插图
7服用退烧药后温度马上能降下来如果给孩子吃药后效果不明显,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误区 。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 。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