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检查及预后

支气管肺炎的实验室检查
(一)白细胞检查
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可在(1~30)x10g/l(15000~3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在0.6~0.9,并有核左移现象,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但在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或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时白细胞可增高亦可降低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降低 。
(二)四唑氮蓝试验
细菌性肺炎时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力增加,形成nbt阳性细胞增多 。如阳性细胞>10%(正常<>
(三)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上升的阳性率可达40%~90%),而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四)病原学检查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检查及预后】1、细菌病原学检查
气管吸出物、胸水、脓液及血液作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近年来开展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肺炎球菌多糖抗原,阳性率高,方法简单,
1小时可得出结果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电泳等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抗原,均有助于细菌病原学的早期诊断 。近年国内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特异的优点,易于临床应用 。
2、病毒病原学检查
取鼻咽试子或气管分泌物作病毒分离,虽阳性率高,唯需时间较长,不能早期诊断 。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作igg抗体测定,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高4倍,则可确诊 。
目前国内用于病毒病原学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多种,如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单克隆抗体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等,并可用pcr检测病毒 。最近报道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抗辣根过氧化酶法(pap)快速检测合胞病毒抗原,设备简单,易辨认,适合基层开展 。
3、其他微生物病原学检查
(1)肺炎支原体吸取气管分泌物作肺炎支原体分离,数周后待阳性结果可确诊 。血清冷凝集试验滴度≥1:
64为阳性 。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若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高4倍有诊断意义 。间接血凝试验(iha)或荧光抗体试验阳性对早期诊断有帮助,pcr技术的应用可获得早期诊断 。
(2)沙眼衣原体吸取咽部分泌物进行分离和培养,从感染局部的涂片中,用姬姆萨染色法检杏eb(elemeutarybody)和rb(reticulatebody),对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用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其血清滴度≥1:
32时,有诊断价值,pcr技术的应用亦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 。
(五)血液气体分析对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血液气体分析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重要作用 。x线检查轻症或早期仅见两肺内、中带纹理增粗,肺门影增宽 。随后出现小点片状阴影,以两肺下部、心膈角及内、中带较多见,很少融合成大片 。如支气管痰堵,可发生部分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 。
有合并症者可出现相应改变 。如并发脓胸,早期示肋膈角变钝,积液多时,患侧呈一片致密阴影 。纵隔\jb脏向健侧移位 。并发脓气胸者患侧胸膜可见空气液平面 。肺大泡的空腔形成迅速,易变,壁薄,多无平面,短期可自行消失 。
支气管肺炎的预后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则病死率较高 。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 。
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此类型肺炎预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 。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 。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