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面部肤色知疾病

在新生儿期 , 细心的家长常常可从婴儿的脸部发现异常颜色而去找医生 。
推荐阅读
【新生儿头面部肤色知疾病】
E
在新生儿期 , 细心的家长常常可从婴儿的脸部发现异常颜色而去找医生 。当然 , 身体其他部位的肤色也可有相应的改变 。在婴儿出现某些病态时 , 就常会给人点“颜色”看看 , 下面就这一问题和大家谈谈 。
红色
刚出生的新生儿面色粉红 , 皮肤娇嫩 , 弹性良好 。但因皮肤表面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善 , 出生后与周围环境接触 , 面部等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生充血 , 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斑疹 , 此曰新生儿红斑 。一般持续1~2天后便逐渐消退 , 退后偶有糠皮样脱屑 。此外 , 还有约半数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可出现如豌豆大小的红斑 , 其中间有白色丘疹 , 称中毒性红斑 。目前认为此斑与母亲的胎盘毒素或内分泌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关 。经1~2天便自行消退 , 无需处理 。
还有 , 小儿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血管瘤 , 好发于头、面及颈部 , 是一种良性肿瘤 , 大多数出现在新生儿期 , 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类:①橙色斑(即新生儿斑) , 斑块不大 , 不突出皮面 , 呈橙红或淡红色 , 轻压之即褪色 , 常出现在前额、上眼睑、鼻周、后枕部或颈项等处 , 大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 。②红斑痣(即葡萄酒斑) , 呈淡红至暗红色 , 不高出皮面 , 压之易褪色 。小儿出生后即出现在脸部、颈部或其他部位 , 形状大小不一 , 红斑出现后虽不扩大 , 但也很难消失 , 仅个别在数年内出现颜色变浅或自行消失 。红斑痣的存在 , 除了影响脸容外 , 多无其他妨碍 , 只有个别病例有可能在同侧大脑半球内亦有类似的血管瘤 , 使病儿以后会出现癫痫、智力低下或偏瘫等 。③草莓状血管瘤 , 是小儿血管瘤中最多见的一种 , 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 而在头面部的约占一半 。刚出生时未见病变 , 近满月时先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 , 数日后增长至米粒大小 , 以后继续扩大 , 红点融合后变成一圆形或椭圆形斑块 , 柔软而可压缩 , 边界清楚 , 形如草莓 。此斑块在生后2~6个月时增长最快 , 以后趋向静止 , 至7个月以后可自行消退 , 一般在5岁内大多消失 , 若非迅速增大 , 不需急于处理 。
黄色
关于黄 , 一般新生儿刚生下来时 , 脸色红润可爱 , 可是过了两三天 , 婴儿的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 , 或是红里透黄 , 此种现象谓之新生儿黄疸 。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都会有这种现象 , 表现为轻度黄疸 , 黄红色带有光泽 , 进展较慢 , 至生后4~6天时最为明显 , 多在生后7~10天逐渐消退 , 此谓生理性黄疸 。这与新生儿发育过程有关 。因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生成相对较多 , 处理胆红素的肝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 因而造成体内的胆红素过多而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全身皮肤黄染明显) , 或黄疸进展迅速 , 或迟迟不退 , 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则为病理性黄疸 , 需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 以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 , 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