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创意无极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创意无极限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创意无极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材简解 , 活动目标 , 活动重难点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感知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化 , 能创造出新的图像 , 能有目的地进行想象 , 体验探索图形组合无限创意的“干变万化”的快乐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 , 快来看看创意无极限教案吧 。
教材简解
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绘本 , 虽然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文字 , 但是两个小木偶变化出生动的各种造型和场景 , 以及一环扣一环的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 , 让孩子深深爱上这个绘本 。大班幼儿已经对图形组合积累了一定经验,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绘本《干变万化》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
以小见大 , 创意无限
一、情境内容——小故事大逻辑
《千变万化》这个绘本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在“千变万化”中体现环环相扣的前后逻辑性 , 不仅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美术活动素材 , 还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素材 , 让孩子体验在拼搭中如何组合这些图形积木 , 并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故事情境中 , 每一个画面都是有前后逻辑关系的 , 活动设计中每一个问题设置的情境都紧紧围绕这“关系”和“逻辑” ,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 为接下来的创造拓展合理的想象空间 。
二、操作材料——小材料大功用
活动的操作材料就是一盒积木 , 小木偶就是不断地用这盒积木变化拼搭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房子→消防车→轮船→卡车→火车→新房子……积木的灵活运用和反复操作变化 , 让孩子们有更过的奇思妙想 。
一盒小小的积木被挖掘出多种功能 , 不仅成为孩子欣赏的素材 , 也是孩子乐此不彼、爱不释手的“心爱之物” 。
三、幼儿作品——小照片大创作
面对一盒可以反复拆卸的积木 , 如何让孩子们的作品得到呈现呢?我想到了时下流行的数码产品——相机(手机) , 在幼儿完成创作之后 , 用相机拍下来 , 及时传进电脑 , 利用电视机在屏幕上呈现出来 , 既清晰又满足孩子展示作品的愿望 。通过小游戏 , 让幼儿用简明概况的短语来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 , 大家一起参评 , 选出新颖独特的续集新故事内容;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电脑里的作品打印成照片 , 为后续的排图讲述的欣赏素材 。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化 , 能创造出新的图像 。
2.能有目的地进行想象 , 体验探索图形组合无限创意的“干变万化”的快乐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 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愿意大胆尝试 , 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 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
活动重难点
感知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化 , 能创造出新的图像 。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经验 。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米色卡纸、彩色水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