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间子宫恢复与月经调理( 二 )


产妇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并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若确诊为子宫后倾后屈位,每天应行胸膝卧位2次,每次15~20分钟予以纠正 。
4、排尿不利
在怀孕期,准妈妈体内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体外 。但在怀孕晚期,由于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张力降低,在分娩时,胎儿的头又长时间紧紧地压迫着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减弱,因此,虽然分娩后子宫对膀胱的压迫减轻,但由于膀胱肌肉张力的下降和收缩功能的减弱,膀胱已无力将其中的尿液排除干净 。
另外,有些产妇在分娩时做了会阴侧切术,小便时尿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也是产后小便困难的原因,也有些产妇不习惯在床上小便,也会引起小便困难 。如果产后5~6小时仍排不出尿液,医生称之为产后尿潴留 。
为避免产后尿潴留,嘱产妇于胎盘娩出后4小时内及时排尿 。若产后6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并诊断为尿潴留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导尿 。
产后小便困难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如果产后产生了小便困难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方法最好在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 。排尿时要增加信心,精神放松,平静而自然地去排尿,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 。
如不能排出尿液,可在下腹部用热水袋敷或用温水熏洗外阴和尿道周围,也可用滴水声诱导排尿 。
产后除了子宫的恢复,还有月经调理的方法 。继续往下看看调理月经的方法吧 。
二、产后月经调理
1、运动
首先,妈妈们请养成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 。
月经不调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会致使其腰酸背痛 。许多女性一直误解月经不调,或经期有不适情况是不可以进行运动的 。其实,刚好相反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症状,调整经期节律 。
2、不良生活习惯
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月经不调的病因,作息时间不规律和贪凉,经常吃补品,蹦迪和快餐,过度节食和嗜好烟酒,情绪异常,压力很大,滥用药等 。因此,产后妈妈们千万不要熬夜,以免影响生理节律及内分泌协调性 。
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因此,妈妈们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 。
另外,有些妈妈们过度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因此,追求身材苗条的女性,切不可盲目节食 。
所以,产后的妈妈们要在月经期间做好以下工作: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
只要在日常生活多留心多注意,按时定期做妇科检查,月经不调等疾病就不会侵袭 。关注自己的健康让生活更有质量 。
3、心情
情绪保持平和,紧张焦虑也会使卵巢功能紊乱 。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而情绪紧张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 。
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
妈妈们的月经来潮,月经的紊乱,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 。下丘脑又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接受外来的刺激,经过整合,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卵巢功能而发生月经紊乱 。
精神因素如情绪过度波动、紧张,环境或外周温度的较大变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垂体间的功能失调,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卵泡成熟和排卵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月经紊乱,直至发生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