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教育误区聪明孩子变笨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 , 理解他 , 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 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 , 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 , 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
钢琴、绘画、跳舞 。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 。相反 , 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指出 , 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 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 , 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
开发宝宝的学习能力最好能有专业人士的参与 。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 什么都没做 , 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 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 或者是在浪费时间 。对此 , 邹小兵认为 , 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 , 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 , 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
邹小兵介绍说 ,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 , 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 , 学习某项技能等 , 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 。他还说 , 其实 , 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 , 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 , 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
因此 ,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 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 , 顺其自然 , 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 , 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 , 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 , 似乎差一些 。
妈妈很着急 , 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 , 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 , 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 。
结果在测验时 , 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 , 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 , 妈妈就懊恼不已 , 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 , 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 , 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 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 。”邹小兵指出 , 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 , 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 , 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 , 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 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 , 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 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 , 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 , 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 , 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 , 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 , 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 , 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 , 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 , 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 。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 , 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 , 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 , 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