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周围有点也吵不要紧

宝宝真的需要“这般”安静吗?安静世界中的宝宝才安稳开心吗?……
宝宝周围有点也吵不要紧
宝宝真的需要“这般”安静吗?安静世界中的宝宝才安稳开心吗?
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需要逐渐适应这个有空气、有阳光、有更多各种各样声音的新世界 。父母们采取谨慎的、过渡式的方式,让宝宝逐渐接受和适应环境的确是值得提倡和称赞的 。但是,如果“反日常”的安静,就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那样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却是有害无益的了 。
宝宝周围有点也吵不要紧
妈妈肚子里就不安静
宝宝在出生前已经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孕28周左右的胎儿,他的听觉已经发育得很完善了 。在妈妈温暖的肚子里,宝宝不只能听到妈妈心跳和肠子蠕动的声音,肚皮外的各种声音他们也能听到、音乐声、汽车喇叭的嘀嘀声等等 。虽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给他留有印象,但是他们仍然会记住很多旋律 。就像专家说的那样,宝宝出生以后,会对在妈妈肚子里听到过的声音做出反应,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会给他很大的安全感,或者使他安静,或者令他开心 。可见,我们的小宝宝从来就不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和我们大人一样,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同时陪伴着他 。试想,妈妈正在大街上走,而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却要睡觉,在这种时候,即便是喧嚣的街市,宝宝也能在肚皮里睡得高兴 。
所以,当宝宝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其实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自然界本身就不是静悄悄的,不要把宝宝当成特殊的“小动物”,在家里有动静的时候,宝宝是同样可以入睡的 。而且,当宝宝一觉醒来的时候,如果听到他熟悉的声音,会使他感到非常放松,比如厨房里做饭的声音,或者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从而使宝宝感觉自己并不孤单 。
听意味着学习
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宝宝的听觉器官就已经是发育成熟的了 。所以,听,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本能,但是他却能够听到声音 。可见,宝宝最初是通过声音来认识世界的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直到孩子上学前,他们还都能把声音转化成画面 。
所以,从宝宝一出生,听,就意味着对这个新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和学习 。
推荐阅读: 宝宝爱玩自己的声音 新生儿周围必须“静悄悄”吗? 新生儿太安静 留神脑损伤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那么,平日里,家人的正常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声音,比如、水声、炒菜声、门铃、电话铃声、说话声等等,这些声音都会给婴儿以听觉的刺激,联合其他各种感观,使他逐渐认识和熟悉他所生活的环境 。日复一日,电话铃声让宝宝认识了电话(还会看到爸爸朝着这个东西不停地说话);喳喳的炒菜声让宝宝把它和饭菜的香味联系了起来;收音机叽里咕噜的广播让宝宝终于认识了那个神奇的方盒子,还有爷爷……
唯恐家里的声响吓着宝宝,而把屋里弄得安安静静没有声响,是完全错误的 。小宝宝最初会对声音产生“惊吓”的反射(也许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突然说出一句话时,尽管声音不大,宝宝也会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全身一抖),甚至哭起来,这都是正常的神经反应 。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听到声音,却无法辨别声音所来的方向,也不能分辨出是什么声音 。而且,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也不一样,也许尖锐的门铃声就比厕所冲马桶的水声更让宝宝烦感,也许轻轻的翻报纸的声音也能把小宝宝从梦乡中惊醒 。让宝宝不再总是“被吓一跳”是需要一个对声音熟悉和认知的过程的,总不让宝宝接触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宝宝就会永远对这些声音感到陌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无所认识,这种“惊吓”也就更容易发生和延续时间更长,对宝宝的听力、神经和大脑的发育也都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