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功课2:自理能力训练课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孩子入园适应困难 。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
一、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 。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 。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
2、每天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 。对于未来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 。
3、独立入睡
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 。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 。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 。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
附儿歌:
(一)宝宝睡觉
不要拍,不要抱,
宝宝自己会睡觉 。
(二)小宝宝要睡觉
轻轻盖上被子,
快快闭上眼睛,
听听故事睡着了 。
二、吃饭训练
1、自己吃饭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 。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
小技巧: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 。
谨记: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2、固定时间和地点
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 。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
3、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
附儿歌:
(一)青菜、萝卜
红萝卜、绿青菜,
红红绿绿真可爱

12 3
让宝宝独睡,不再难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一)



吃萝卜,吃青菜,
身体健康人人爱 。
(二)好乖乖
不挑饭,不挑菜,
吃得好,长得快,
妈妈夸我好乖乖 。
三、如厕训练:
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 。入冬后,穿得较厚了,老师会帮忙的 。
【二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