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的金牌之路


主持人语:心笛编辑刚走进家校栏目的课堂,见里面已坐稳了好几位家长,还有一位专家,她们同聚一堂,正在热火朝天地谈论着,心笛侧耳一听,噢,原来他们谈的是孩子成长的故事……
自从儿子出生以来,每一个第一次与他见面的人,必有这样一句话:“哎呀!这孩子的头真大啊!”“大头儿子”由此得名 。
转眼间,大头已经进了幼儿园 。于是,我们也和全天下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频繁的出入幼儿园的大门,与老师接触,交流儿子在家、在园的种种表现,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他,希望帮助他完成一个不错的起跑 。
儿子的个头很高,站在班级的队列里很是有些“出人头地”的感觉,可他的性格却和身高不相协调 。他性格内向 。听幼儿园老师讲,儿子的内向性格还有“附属产品” 。在活动中,对于有把握能做的事,他倒是挺积极的,可对于他没把握做的或者是知道自己即使做出来也没有别人好的事,(比如画画,做手工什么的,儿子的动手能力不太行)他就干脆甩手不干了 。
老师说得很婉转,说是比较好强,我们一听,心里便有数了,这哪里是什么好强啊?分明是畏难情绪,对自己没信心!
没自信?这怎么可以!自信之于人生就像撑杆跳的运动员手中的那根撑杆之于能否跳过设定高度一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伴有自信,人生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才有可能充满阳光 。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我和老公很快达成共识:
尽一切努力,一定要帮儿子树立起自信心!正当我们为找不到契机而犯愁时,机会来了 。幼儿园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说是运动会,其实项目单一得很,儿子所在的班级就是拍球比赛 。别看他长得人高马大的,在运动方面确实没什么天赋 。
家里的球倒是不少,可在儿子看来,它们拥有共同的灵魂,有的仅仅是外形上的差异而已 。不管是篮球还是排球,拿到手就是踢,都当足球使了 。至于拍球,那么大个,球拍拍就找不着了 。幸好前些日子已经开始训练了,再加把油也许能出成绩 。
方案确定了,开始行动 。
第一步:帮助其树立目标 。
“儿子,这次拍球比赛你准备拿个第几名?”我满怀期待的看着他 。
谁知他瞟了我一眼,像没听到一样继续玩着手里的魔方,我知道他是心里没底,不敢回答 。我上前拿开魔方,让他看着我的眼睛 。
“没关系,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先说说你想要第几名?”
“想是想拿第一名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他的回答有些含糊 。
“好!既然你想拿第一名,以你目前的状态,只要我们再认真练习一个星期,妈妈相信,这块金牌肯定是你的!”看着儿子将信将疑的眼神,我拉起他,“走,练球去 。”
要实现目标,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作保证 。于是,一有时间,我们就陪儿子一起练习拍球,传授拍球的一些技巧,和他比赛 。当然,我们的参与主要是为了“烘托”他的进步,在一次次的把我们“打败”之后,大头儿子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 。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儿子的拍球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比赛前一天晚上,儿子进行赛前的最后一次训练 。
一家人饭后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对着大头耳提面命,为了防止儿子产生思想包袱,我连忙上前来了个总结性发言:“明天比赛,你只要认真对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拿不拿奖牌都无所谓 。妈妈觉得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你的拍球水平已经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很多倍 。你的表现非常好!”
第二天晚上下班,到了家门口我习惯性的喊了一声儿子的名字,却发现原本还开着一个小缝的门“嘭”的一声给关上了 。只听儿子在里面喊:“别忙!别忙!”一分钟后,门开了,全副武装的儿子一身豪气的站在门口,胸前挂着闪亮的金牌,左臂跨着球,右手还拿着两本小人书,圆圆的脸因为激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