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应宝宝的四种需要( 三 )


此外,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参加一些他不想参加的比赛,并很在意比赛结果,给孩子造成压力,当孩子失败时,却认为是孩子承受不了挫折 。
症状二:父母只给孩子创造挫折情境
李桂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小学许明阳的妈妈
每年暑假,我都会把孩子送到封闭夏令营去锻炼 。其实学东西是其次,主要是让他去吃吃苦 。平时遇到一些小跌小撞就闷闷不乐、谁都不理 。现在的孩子就是缺乏吃苦的精神,一点挫折都受不了 。
坐诊“医生”:汇佳幼儿园分园园长黄娟
父母总是认为多吃苦就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于是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干脆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挫折 。但是,在挫折之后却不帮助孩子分析总结 。
创造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 。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
症状三:父母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美丽园社区幼儿园大班董思毓的妈妈
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 。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回答时也结结巴巴,时不时看看妈妈的反应如何 。
坐诊“医生”: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师汪荃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
父母提问:如何引导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张燕霞:金色摇篮幼儿园孟笑寒的妈妈
孟笑寒四岁时去参加一个“欢乐小勇士”的栏目,要孩子在离地约三米的空中扶着麻绳走圆滚木,我们在下面看着都有点心惊胆战的,可她却啥事都没有 。
我感到困惑的是:父母认为的困难在孩子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第一次用凉水给她洗脸、少穿一点衣服,孩子的成长中所有的第一次尝试

12
关于怎样作父亲
初为人父的心理调整



对她来说都是挫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
汇佳幼儿园分园园长黄娟的解答
在挫折教育的引导上,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味主观地认为孩子太小,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困难;其次,当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时要和他站在一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关注孩子的行动,并在孩子实在完成不了时及时给予帮助;最后,要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
疗程解析:挫折教育应该从孩子刚出生开始
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师汪荃
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项目,不能一蹴而就,父母们应该分为四个疗程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
第一“疗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适用年龄:
0-1岁,低幼阶段
疗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刚出生是非常弱小的,没有任何生活能力,于是无条件地保护孩子,在无意中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长大了便会认为自己是“太阳”、是所有人的中心,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只是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学会独立去面对、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