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蛮不讲理,不能宽容



不久前,一位妈妈焦虑地说:“昨天我把5岁的儿子从婆婆家接回来,刚进门,儿子竟然用凶恶的口气对我说:‘还不赶快把我的鞋子脱掉 。’然后,把脚伸到我眼前,一副蛮横的模样 。当时,我差点一巴掌打下去,可是手举在空中的刹那,我又想到我们夫妻为创业而忙碌,根本没空陪他玩,任由公婆管教,也难怪他的行为举止让我无法掌握 。
孩子若态度不对,本来就该管教,这不是用愧疚的心、补偿的物质能解决的 。专家建议这位妈妈告诉儿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脱,你做得到 。”
三代同堂的“交叉带”
6岁前的宝宝非常需要注意,如果固定在一个家庭环境,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 。宝宝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宝宝如果发现在爷爷奶奶处,可以得到比较宽松的尺度,这时宝宝开始会有不同的反应 。例如:只要多吵闹几声,爷爷奶奶允许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加长;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争玩具,爷爷会立刻出门去买新的,类似如此的差别管教就会让宝宝有了不同的经验,从而思维的走向也就发生了改变 。
当两代之间有不一致的教养模式,受害最深的当然还是无知的孩子,因为年纪小无法分辨对错.对自己的行为也缺乏自省的习惯,以致从小在一边宠溺,一边严格的教养缝隙中钻漏洞,有时还成了专挑软柿子吃的小霸王 。为了让宝宝有一致的价值观,年轻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识,然后再影响长辈配合管教 。
管理“交叉带”
有位年轻妈妈和先生一起来请专家为他们出谋划策,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沟通,不要在孩子胡闹时还要刻意维护他 。年轻妈妈说:“我是怕公公太宠孩子,以后会越来越不听话,希望你教我们如何去协调 。”
听得出来这是一位积极的妈妈 。为了取得先生的共识,她用心良苦地邀她先生一起赶来,幸好她先生也乐于改进 。于是专家当场“角色扮演”为公公,让他们夫妻模拟如何向公公建言 。“爸,很谢谢您有空帮忙照顾宝宝,如果他讲话不礼貌,还请立刻纠正他、告诉他 。”这对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讲后,另一位补充说些感谢肯定的话,让长辈看到儿子媳妇的共识和诚恳态度,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 。
让蛮不讲理的宝宝“自省”
当宝宝和爷爷奶奶大声顶嘴或怒目相视时,有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建议年轻父母使用:
如果是2-3岁的宝宝,要立刻正式地纠正他,这时可以对他说:“不可以这样,要跟爷爷奶奶说对不起 。”再轻拉他的手走向爷爷奶奶,大人先示范如何正确地敬礼和道歉,也让宝宝学习跟着做 。
如果是4-6岁的宝宝,则需要让他坐在椅子上,问他:“针对刚才的不礼貌,你现在应该跟爷爷奶奶说什么?”让孩子静坐椅子上3分钟,自我反省一段时间,然后懂得去道歉 。爷爷奶奶这时也要正式地回应:“好!爷爷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做了 。”父母也要及时向长辈说:̶

12
有效倾听孩子的技巧
幼儿教育要无为而“教”



0;谢谢爸妈肯原谅他),相信他会吸取教训,以后再也不敢这样对待你们了 。”至此,整个事件才算完整 。
总之,宝宝的蛮不讲理是不可轻视的,如果宝宝从小如此,等于养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恶的习惯 。
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们尽快协调出一致的教养理念,宝宝才有章可循 。(文/扈玉芹)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