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养成定时排便

孩子的爸爸妈妈问,什么时候就不用洗尿布了?孩子从生下来就与尿布结下不解之缘,要问什么时候不用尿布,回答是等到他养成良好排尿习惯的那天 。怎样才能培养出这个习惯呢?
在养成排尿习惯之前,排尿只是一种无条件反射 。尿在膀胱里充盈到一定程度就引起排尿反射,再由神经系统发令,使一系列排尿肌肉收缩,发生排尿 。这也同吃奶一样,不需要训练培养,生下来就会 。由于膀胱的容盆小,婴儿不能自己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一天排尿的次数就多 。半岁之前,一昼夜要尿20次左右,每次只有30毫开,半岁以后减少到15次,每次增加到60毫升,两、三岁又减少到10次左右,每次90毫升 。
当然尿的次数及尿量还与季节、气候、气盆、饮食、饮水等有关,如夏天气温高、出汗多,尿里就少,喂水多当然尿的就多 。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的奶和水里加许多钻,实际上糖也是一种利尿因素,糖的浓度越高,排尿越多,因此奶和水加糖要适度,喂水也不宜过多 。
训练排尿习惯从出满月就可以开始,首先是养成夜里不尿或少尿的习惯 。半岁之前是不会出现随意排尿习惯的,如果习惯好,夜里完全可以少尿或不尿 。这就要求晚上临睡前
不喂水,奶要吃饱,夜里可逐渐不喂奶 。临上床前把一次尿 。如果习惯于夜里不尿,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好好睡个好觉 。排尿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父母要细心体察,看孩子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撒尿,按照这一规律在尿前把他,把尿时用两手握持住孩子的大腿,使其又开,嘴里可发“吐嘘”声,这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即条件刺激,这样多次重复后,妈妈一作这个动作,发出‘嘘嘘”声,孩子就知道要撒尿了 。
一岁以后可用坐盆或用语言作为条件刺激,使之形成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天长日久,习惯就养成了 。
【如何才能养成定时排便】一个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持之以恒,逐渐形成 。做父母的要耐心等待,不可一两次不成功就放弃 。排尿习惯养成的好处很多,少洗尿布自不待言,孩于可不被尿布沤着,皮肤不受尿布的刺激,冬季气候寒冷对保暖还有利 。
大便次数要比小便次数少得多,一岁之内可为一-------四次不等,大便次数多少同孩子的饮食及体质有关 。
一般吃母奶的孩子,其大便次数稍多,侮日三-------四次,有的还稍多些 。只要大便性质不坏,就不应视为异常 。吃牛奶的孩子,大便含钙质多而干燥,因此次数也少些 。
一岁以后断奶吃饭时,大便一般只有一、两次 。训练排便同训练排尿一样,要摸清孩子大便的规律,一般在大便前都有表现,如吭吭、脸红、瞪眼凝神 。发现有这种表现时应立即把他,方法同把尿一样,妈妈可发“嗯嗯”声,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这样逐渐形成时间条件反射,到时就大便了 。
一岁以后就可坐盆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避免大便污染尿布,对卫生非常有利,而且使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化,有利于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