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知食的三要诀


妈妈必知食的三要诀

文章插图
妈妈必知 月子饮食的三要诀
要诀一:阶段性食补
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指出,“新产妇人亡津液、胃燥”,新妈妈产后非常虚弱,消化吸收还不顺畅,如果此时摄食过多的养分,反而会造成“虚不受补”的现象 。所以产后饮食需要按照身体复原做阶段性规划,才能循序渐进顺利复原 。
第一周:代谢排毒、活血化瘀
第一阶段,也就是产后第一周,这时新妈妈体力很差、全身肿胀未消,肠胃消化吸收尚在“休眠”中,子宫正在强力收缩,恶露大量排出 。这时候的饮食调补重点在于促进肠胃功能的“苏醒”,促进恶露和水分的排出,并补充体力,提高抵抗力 。
第二周:养腰固肾、收缩内脏和骨盆腔
随着子宫入盆腔,脾胃功能的恢复和内脏的复位、收缩就成为本周食补的重点 。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与营养吸收、内脏收缩密切相关,调补到位才能帮助妈妈吸收营养;《本草纲目》指出,“猪肾治产劳虚汗,通膀胱,补虚壮气,消积滞”建议此时多吃腰类食材(猪腰、鸡肾、羊腰等) 。
第三周:滋养泌乳、补中益气
新妈妈已经逐步恢复,母乳质量也趋于稳定,产后第三阶段的调补重点就在于滋养泌乳,补充元气 。母乳是妈妈的精血生成的,只要产后调补得宜,气血顺畅,奶水就会源源不绝;而哺乳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这时滋养进补是最恰当的时机 。从这周开始,妈妈可以开始选择麻油鸡汤、花生猪蹄汤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比较滋补的菜色 。
第四周:滋养泌乳、改善体质
这是新妈妈即将迈向正常生活的过渡期,妈妈的体力、肠胃、精神都已恢复良好 。到了这一周,千万别松懈,更应该严格按照坐月子的饮食和休养方式,使体力更加充足,才能巩固整个坐月子的成果,帮助妈妈达到最佳体力与健康状态 。
要诀二:产后温和热补
中医典籍《傅青主女科》指出,产后“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崩流”,所以产后需要温和热补,才能有效补气补血,并避免加重热性症状的不适;月子食用油的选择是温和热补的关键 。
中国著名药典《本草纲目》记载:黑芝麻“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而黑芝麻油自古就能入药,《本草纲目》说:芝麻油“利大肠,产妇胞衣不落,生秃发、去头面游风、肠内结热” 。
而以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黑芝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修复细胞,保护神经系统、骨骼肌肉、视网膜,延缓衰老等作用);而黑芝麻中所含的芝麻素、芝麻酚的营养成分更具有解毒保护肝脏、抑制胆固醇、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此外,黑芝麻含钙量是牛奶的10倍,每100克的黑芝麻含钙量是1456毫克 。
坐月子正是新妈妈的多事之秋:产后容易掉发、白发,孕期引起的便秘延续到产后,孕期产生的孕斑、黑斑挥之不去,而新妈妈在孕期损耗大量钙质、产后马上就需要哺喂母乳,更需要通过黑芝麻油和各种食材来补足各种营养素 。
其他食用油可以带来这些食疗效果吗?一般麻油多为大火炒焦制作,吃起来很香,但是容易引起产妇上火燥热症状 。而家庭常用的色拉油、花生油与一般的食用油无法起到温和热补的作用,也会造成热量负担;橄榄油热量负担小,但是只适合凉拌,不宜热炒 。
文火爆透老姜
姜能解表散寒、温肺止咳、温润子宫,而姜皮利尿消肿,搭配百分百黑芝麻低温烘焙而成的黑麻油,产生相加相乘作用,暖化温补子宫、活化内脏,更能起到温和热补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