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性小康的黄金标准

“性小康”,实际上是“性健康水平”的一个新说法,是指心理、躯体和社会都处于完满状态 。近年来,性学界提出了“性小康”就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性小康”的黄金标准究竟是什么样的?跟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平均的性生活次数在69次左右,而美国人则在人均120次以上,“次数的多寡只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质量 。比如说,一对25岁的年轻夫妇,也许一周要进行三四次性生活,但是每次都是几分钟就结束,那么我们无法说他们夫妻达到了‘性小康’水准;而一对50多岁的夫妻,也许他们的性生活是每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一次,但是质量高,夫妻双方都满意,那么他们应该属于达到了‘性小康’的水准 。
性生活进入良性循环,成为使生活愉悦的手段,而不是一种负担 。这才是性小康的目的 。杜蕾斯中国公司的张冰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西方人和东方人在性生活方面的观点,区别不在于性频率的高低,而是将性作为生活快乐的手段,还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东方人中,享受性生活的人并不多 。“夫妻不要同床异梦,可以愉悦、自主、和谐地享受性是性小康的基础 。
而大部分的夫妻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 。”刘达临明确地说:“我国目前的性满足程度较低,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满足,1/3表示勉强满足,1/3表示不满足 。
“性小康”与性心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夫妻双方
尤其是新婚夫妻,出于各方面原因,可能会对性生活有不同的要求和认识,这是十分正常的 。彼此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逐渐适应,不应不顾双方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力,操之过急,强加于人 。
2、情绪因素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在两性生活中亦要维护自己人格的整体性 。这对于保持主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应当认为性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也体现了人的文化教养、思想素质、心理品质 。在生活中,任何导致和强化主体变态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行为方式,尽管很可能无损于第三者和社会,但却反映了主体不健康的心理要求和习惯 。
这种不良心理应当通过不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崇高的信念来矫正 。
许多原因都可能妨碍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自插心理、过度的自恋、暴躁的个性特征、长期压抑亟待发泄的心理欲求、潜在的受虐和施虐欲望以及不良交友、黄色文化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有的可能会作为潜在意识,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而发挥作用;有的可能会作为诱因,激活潜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并以不同的形式外化为人的行为 。
不注重性心理卫生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可以破坏夫妻双方的感情,使一方对性生活抱有逃避、抵触心理,不再想去逐渐适应对方,有可能女性一方产生性冷淡,男性一方表现为早泄、阳瘘;有可能使整个性格特征发生变化,产生变态心理,甚至产生更多方面更严重的后果 。
那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症结所在,如何补救,如何改进呢?其实,性生活要奔小康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你达到以下的标准:
1、夫妻感情
夫妻感情直接关系着性生活,“心灵”占有中心的位置 。他们把性生活看成是夫妇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他们都愿意并致力于自身和对方的性满足 。
2、心理的满足程度
性生活不美满的夫妇也会碰到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他们的关系充满着一种为对方着想的相互共求满足的精神差距,便会主动去弥补可能存在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