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顺便聊聊读书 。
   在智能手机时代,谈论阅读有点不合适 。我相信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读者已经很久没有认真阅读过一本书了 。
   这是一件坏事吗?事实上,这不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它们可以在互联网的大量信息中找到 。
   手机阅读材料,除了有点伤眼睛,没有其他缺点 。
   要说纸质书,真的要买一本,最大的功能可能就是摆几张,发朋友圈 。
   既然电子书如此广泛,你喜欢学习知识,你必须把好的内容放在收藏夹里,虽然再也没有打开过 。
   收藏,说明你想努力学习,再也不看了,说明你只想天天向上 。
   在信息爆炸的海洋中,信息的梳理和凝聚成本巨大,更不用说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了 。
   所以很多人的知识体系其实是支离破碎的,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除了偶尔的酒桌谈资,没用 。
   有些知识知道了,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所以我们忘记了,忘记了,真的没用 。
   事实上,如果是谋生所需的知识,最重要的不是阅读,而是实践 。当你依靠某一行吃饭时,你会发现你不理解一些知识 。为了吃饭,你必须理解和理解 。如果不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提前学习的知识根本没用 。
   一旦已可谋生,其他的知识,也就变得可有可无,学了也没用,学了也白学,有什么必要呢?
   这个世界上无用的知识有什么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这么多的知识被创造出来,大多数都被遗忘了,所谓的知识往往看起来毫无用处,尤其是哲学家和文学家 。
   每个时代,出版的书籍都很多,但叫名字,来来去去只有几本书 。
   这与人类使用知识的方法论有关 。
   每一位哲学家或思想家所以被记住,不是因为他们博学,而是因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观察世界的框架 。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都是很有限的,而世界如此复杂,当我们去认知世界的时候,必须用一个框架去概括和归纳 。
   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看世界的框架,至于这个框架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简单粗暴,还是精密无懈可击,那说不准 。
   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也有自己的框架 。也许苏格拉底的框架是三角形的,亚里士多德是方形的,孔子是梯形的,庄子是圆形的 。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我们阅读和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一些知识点,而是知道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框架 。
   当然,有些你不同意,有些会让你上瘾,有些超出了你的经验 。
   但没关系 。通过理解和分析他们的框架,你会慢慢形成一个看世界的框架 。许多圆形三角形方形可以用作你的建筑材料 。
   当你有一个独特而精致的框架时,所有零碎的知识都可以找到附着点,成为框架的一部分,并给你一个独特的方法来观察世界 。
   这个时候,你可以慢慢知道什么时候是风口,什么时候可以投资,什么时候可以改变止损,什么时候应该进入,什么时候应该退出,谁是交易员,谁是韭菜 。
   这些知识没用吗?
   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 。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识框架,要说含金量,我认为常识的含量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常识,你知道的常识越多,看世界就越清楚 。
   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我们能去的地方,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能得到的常识很少 。
   要知道更多的常识,我们必须以那些经受住时间淘汰的名义去寻找 。
   虽然网上有很多信息,但要区分和选择,所需的经验和智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 。
   印一本书需要成本和时间,大部分都是无数人的选择和编辑 。
   从那些最经典的出版物中,学习认知世界的框架实际上比上网冲浪要快得多 。
   当然,有了框架,还需要血肉 。网络上容易获得的快速传播信息是附着在框架上的血肉,可以让你快速判断,一叶知天下秋 。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会开始让我推荐名字 。
   我真的很惭愧,小林不是很出名 。我记得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瓦尔登湖》,打算在飞机上充电 。结果,他每次睡着不超过三页 。
   到目前为止,瓦尔登湖只看到第五页 。
   名字真丑 。
   一些影响我的书可能不太出名 。
   比如中国百家文化,我的老师蔡志忠漫画《百家》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庄子说》,这让我当时还是个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蔡老师的漫画百家,也有一些这样的漫画书 。不幸的是,我认为它不如蔡老师那么精彩 。
   还有几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美国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写的是美国近代史,从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衰退到1972年的尼克松水门事件 。我认为这段美国历史在当今世界经济面临巨大衰退危机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还有美国作家何伟的中国三部曲:《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写的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细节,很有意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也可能知道许多问题的起源 。
   从文学写作的角度来看,沈从文的《山中的生活》和《边城》深深地影响了我,鲁迅和王晓波也让我着迷 。在古典文学中,我仍然喜欢宋词300首 。我学到了很多中文的意义和长短句的节奏 。
   黄公望和董其昌的绘画理论给了我很多启发 。如果你看不到中国的山水画,这两个人的理论可以让你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 。
   这些书可能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时代,不再流行了 。我读过很多书,但都是即读即忘 。也许是因为我老了 。
   但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读过的书比走过的路更重要,吃过的亏,摔过的摔倒,比读过的书更重要 。
   是的,这时代读书是很难的,但当你能真正鼓起勇气,静下心去读一些书,这个世界的机遇和贵人,才会慢慢向你靠拢 。
   我们必须读书,因为读书很难 。
   假如你被关在家里,很难,不妨开始读书 。
   

       

   最后,我给送上小林最近抄的书《小窗幽记》(小林几乎每天都练字抄书) 。其实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练书法抄书都是性价比很低的行为 。但是小林任性: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古人的文辞真的是很优美啊
   比我们今天好多了~
   

       

   关于作者
   小林(林帝浣)
   决心成为摄影界书法最美的笑话家,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美食家 。然而,小林毕业于临床医学系 。他的作品是《武汉一定要赢》、《和平的你,最美》、《平凡的生活,也是限量版》、《等花开》、《第一次见面》·若重逢,凡是过去,都是序幕,时间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想给你拍张照片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