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喋喋不休,宝宝“很受伤”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的一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有时候会令宝宝觉得“很受伤” 。
从小到大,每个宝宝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父母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锲而不舍地修正宝宝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宝宝身上?往往有时候父母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宝宝“很受伤”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令宝宝心理受伤的事情有哪些:
1、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宝宝自尊
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宝宝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造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对所有的批评都刀枪不入 。
武力惩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宝宝,宝宝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 。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宝宝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
由于宝宝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 。而且,他们内心脆弱,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表扬能给宝宝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
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 。与其强化宝宝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强化宝宝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 。将宝宝的优点看在眼里、挂在嘴边,让宝宝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如宝宝在学琴时,妈妈可以使用“表扬式的批评”的方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节奏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 。来,我们来试一试!”
宝宝需要在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宝宝的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宝宝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优点 。
2、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宝宝正确的引导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宝宝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 。如果大人宝宝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
【妈妈喋喋不休,宝宝“很受伤”】本文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 。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