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岁之前父母要做三件事


父母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
在前言中,我们看到了“优秀儿童”和“不够优秀儿童”的作息时间表 。对话圈中的提示告诉我们,不够优秀的孩子,他们或者总是看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者磨磨蹭蹭地做事,而优秀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吃饭、学习的时间都是分得很清楚的,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区别 。
其中,我最想强调的是,父母跟孩子共同度过一些时光是很重要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看似没有整天盯着母亲,其实他总在认真地观察妈妈,把妈妈的一举一动印在了脑子里 。更可怕的是,爸爸妈妈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孩子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
如果我们把人也当作动物就好理解了 。对孩子来说、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就是一个最小的社会、父母是绝对的君主 。父母是抚养自己的、他们当然占主导地位 。
所以,为了让给自己食物的绝对君主喜欢自己,孩子对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不放过地仔细观察,本能地从中寻找让他们喜欢自己的捷径 。所谓的捷径、就是模仿父母的行为 。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和绝对君主做同样的事情,肯定不会被讨厌的 。
所以,对孩子来说最困惑不解的,就是父母的行动和他们的言论不一致的事情 。比如:
妈妈对孩子说“别看电视了,学习吧!”但是自己却在看电视 。这样的家庭是很多的 。因为,父母一定会想,孩子学习的时候正好是自己可以腾出功夫轻松一下的时候 。但是,在孩子心中,他会觉得“反正妈妈在看电视呢、我看看也没关系的 。”
于是,孩子出于本能,自然会选择轻松的捷径 。这样的话,妈妈看电视的时候,孩子再怎么对着书桌学习,他的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学习上,而是想着电视里的内容 。
看了不够优秀孩子的时间表你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也跟妈妈一样,从小到大没完没了地看电视,甚至熬夜 。
${FDPageBreak}
成为孩子的好教练吧
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 。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 。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手一起度过日常生活来管理他的生活习惯,由此培养出更强的运动选手 。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马拉松的情景 。马拉松要跑完42.195公里的漫长距离,据说如果一开始不跑在先头集团里,最后是很难第一个冲刺的 。也许你会认为,即使开始跑在后边也极有可能挽回不利局面,但是,在实际的马拉松比赛中,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所以,要使马拉松选手在开始的10公里内跟紧先头集团,培养他的“基础体力”十分重要 。
开始的10公里内处在先头集团的话,他就会被这个集团拉着不断地往前跑,渐渐巩固自己的位置 。
同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也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 。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拍着孩子的屁股让他跑,又会如何呢?——那样的话,会有可怕的后果 。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 。所以,对教练来说,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这是教练的重要使命 。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 。这是父母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