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为这六件事犯愁吗?


“他们不带我玩!”
——扬扬又“落魄”了……院子里跑着的一群玩儿滋水枪的小男孩里面没有他 。他无聊不满又不服气地回到家里 。叫洗手不洗,叫喝水不喝 。冲着那个玩具熊就是一脚!
没有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或者没有成为某个小团体的成员,都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和被孤立,从而难过甚至产生嫉恨的情绪 。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让他和妈妈一起吃一大杯冰激凌、和爸爸到操场上去玩篮球、全家一起做游戏,等等 。这些都能冲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丢下”的孤单感 。
* 除了安慰孩子之外,还应该全面地想想这件事情——是因为偶尔的疏忽,才被其他小朋友忘记邀请了?还是因为孩子和别人打交道时有些困难?对于前一种可能,要教会孩子放宽心胸,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不总是把自己当作考虑事情的重心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比如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聚会,来帮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小主人 。
“我和美美吵架了!”
——莉莉好不委屈,当然也好不难过!美美可是她最要好的朋友 。可两人今天在做游戏的时候,为了谁当“公主”争个不休 。结果不欢而散!
【你的孩子为这六件事犯愁吗?】“小孩儿吵架,没事儿,一会儿就会好了 。”这是我们成年人的看法 。但是,孩子却会把这样的伤心事看得很大很严重 。他们的世界还不大,生活因此也简单得“脆弱” 。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很有必要告诉孩子,相互喜欢的人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正如……这时不妨提醒孩子,上周末妈妈不是还对爸爸生气了吗?
${FDPageBreak}
* 此外,关键是要反思争吵是如何发生的:孩子是否可以做什么而停止或者预防争吵?他是不是应该去道歉?和孩子一起检讨问题、反思自己的态度 。于是,这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之中就出现了好的一面,那就是,孩子逐渐会认识到与其他人的关系是动态的和双方的,它需要不断地呵护,更需要自己的用心 。
“英语太难学了!”
——“不学了!我不要学了!这也太难了……”看着妈妈有些阴云的脸色,乐乐只好小声咕哝着,“长大了再学吧……”
在幼儿园得到了坏分数,或者小伙伴之间竞争中的受挫,都会给孩子很大的打击 。与其说“难”是不想学的原因,不如说是没有面子让他心生退缩 。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一个拥抱、一杯果汁、一块蛋糕……简单而“低级”的安慰也是安慰 。
* 当然,仅仅是安慰并不能让孩子摆脱心情的困境,因此,和孩子安静地坐下来讨论讨论,为什么这次得了坏分数?为什么那段对话他没有背下来?是自己偷懒了呢,还是哪些知识他没有掌握?为孩子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比如和他一起听英语磁带,为他把“door”贴在门上、把“chair”粘的椅背上……),能够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 。
“赵老师一点都不好!”
“今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吗?”“为什么?”“我难受!”“可是你好好的!”“我不想去幼儿园 。”“为什么?”“我不喜欢幼儿园……”“为什么?”“我不喜欢赵老师……”
早上突然肚子疼、晚上不愿意睡觉、不喜欢幼儿园里教的手工或者诗歌……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对他的老师有意见 。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你要找机会与老师谈次话,客观地谈谈你的孩子的表现 。当然,不是要责备老师,而是也听听老师从他的立场讲讲孩子在幼儿园时的状况,以及对于他们关系的解释 。成年人交谈总会比孩子更客观和有建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