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语言|,5191健康在线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工具和结果,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手段 。培养宝宝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不断获得知识,向宝宝灌输知识未必能增长宝宝的才干 。
圆圆不到三岁就成了社区里的小明星 。他不但认识的东西多,而且自己会编小故事 。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小哥哥、小姐姐都喜欢跟他玩,甚至很多父母都能从圆圆那儿学几招,比如他给大家讲颜色,先指着身边的小花说:“红花”然后指着一辆汽车说:“红车”再指着一面旗子说;“红旗”接下来用手指着一个红灯笼不说话了,结果小伙伴争抢着说:“红”“红灯”……圆圆真是够聪明 。
宝宝的认知世界
三岁以内的宝宝处在心智发展的感觉运动阶段,他们是通过各种动作以及视、听、触、味、嗅等感党能力来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而对于各种概念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知觉和理解 。比如父母给几个月大的宝宝喂糖水,以后他可能就不喝白开水了 。白水和糖水看起来没有差别,但宝宝只需用嘴一尝就知道是哪个,假如我们给他的是黄色的橙汁糖水,宝宝则看到无色的饮料就要拒绝了 。
宝宝对于事物的理解也需要有亲身感受 。比如告诉宝宝,小白兔的特征是“白白的身子红眼睛,长长的耳朵三瓣嘴”,他若是没有亲眼见过,还无法理解这小白兔指的是什么 。父母应该拿着画片一边讲一边指给宝宝看,等他再见了小白兔就自然能叫出名字了 。
宝宝要想懂得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同样需要不断亲身经历 。比如宝宝闻到刚出锅的鸡蛋羹的香味,馋得立刻想吃,此时妈妈跟宝宝说“烫,不能动”是无效的,宝宝伸手摸了碗挨了烫才能真正明白妈妈的意思 。再比如宝宝要够高处的玩具,会自然地爬到旁边的椅子上 。但椅子如果不在旁边 。他就不懂得可以搬一个过来,只有经过父母的不断示范才能逐渐学会 。
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需要不断地积累动作和感知的经验 。从切身感受的成功或失败中获得知识,逐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以及他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发展生存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
身教胜过言教
孩子在具体形象地认识着世界,也在用心观察和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 。我们需要教给宝宝很多知识,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每一件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又有什么特征;我们还需要教给宝宝很多能力,如何去发现、去观察,如何去比较、去记忆,如何去使用、去驾驭;我们更需要教给宝宝如何去表达自己,如何同别人协调关系 。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说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办法,而形象的示范则是最生动最有效的手段 。
父母常有这样的疑惑,说我教他说话他不学,我叫他搭积木他不搭……可换个环境,宝宝可以在老师的陪同下用积木搭起高高的塔 。如此看来,问题并非出在孩子身上,而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
教育专家还会发现,父母不曾有意教给宝宝的东西,他竟也照葫芦画瓢地表演给你看 。比如,模仿妈妈的习惯动作,重复电视里的几句话,表演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宝宝常会“露一手”,让你惊讶不已 。
孩子并非不听大人的话,而是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只要父母说宝宝就会听,只是孩子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演绎罢了,因此出现张冠李戴角囫囵吞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对而言,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宝宝才真正能学习,也更容易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