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是唤醒婴儿的语言钥匙( 二 )



当母亲的都有这样的经验,你用笑脸去逗宝宝,他会咯咯地笑出声;你若装作生气唬他,他会撇嘴哭泣 。婴儿的喜怒哀乐离不开成人语言、表情的刺激 。所以,妈妈在与宝宝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表情、态度和语气,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 。

对1岁左右的婴儿来说,父母需要多多抽出时间和他交流、倾听 。这种倾听不是真要听他说什么,而是用爱来浇灌、滋养宝宝稚嫩的心田 。此时,眼睛、耳朵以及肢体拥抱等非语言的沟通,同样是宝宝语言发育所需要的听说活动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交流中,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情感刺激,愿意做出积极的回应 。

6个月到1岁的宝宝处在前言语阶段,其特征主要有:

一是按次序进行交流 。宝宝好像能理解别人说的话,能对说话人头和手的移动做出反应,在别人说话停顿时,他会发出咕咕声或者露出微笑 。这些就是按次序进行交流的特点 。

二是使用姿势 。在别人说话时,宝宝的眼睛凝视对方,并会用手指指向,用点头、摇头等来表示 。

三是对声音进行分辨 。宝宝背着身就能区分妈妈和家中其他人的声音,同时还能区分出不同种类的声音,比如:小狗“汪汪”,汽车“嘀嘀”,包括成人说话的语气是高兴的声音还是生气的声音 。

除极特殊的情况,各家的宝宝都具有这些特征,完全符合语言的正常发展 。尽管有宝宝的咿呀学语开口早一点,有的宝宝光听不说令人着急,其实他们都在努力地吸收、分辨、模仿语音、储备语言,为学习说话打基础 。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清晰地告诉宝宝一些他生活中熟悉的、具体词汇的发音,最好用缓慢夸张的声调,反复重复这些词,使宝宝逐渐从分辨、模仿语音,到把这些语音和词汇概念联系起来,最终促进的语言发展 。${FDPageBreak}
    

用爱心开启智慧之门

处在前语言期的婴幼儿,有没有语言刺激发展是不一样的 。有的父母因工作忙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又赶上老人或保姆偏偏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有的父母虽自己带孩子,但经常扔给宝宝一堆玩具,自己却去忙其他事情,这些都对宝宝的语言发育十分不利 。

婴幼儿语言与智力的萌发有一个积累和渐变的过程,千万不要认为宝宝现在还不会讲话就忽略他 。做父母的需要懂得,多付出爱心,多一些语言环境的刺激,能帮助婴幼儿构建外部世界的知识,在潜意识状态下获得经验,从而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发展认知和情感 。
发展婴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很多,每位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 。

技巧一、教宝宝指认人与物 。父母是最先教宝宝指认的家庭成员,比如教他指着说:“妈妈”“爸爸”“宝宝”,让他在具体的人与“妈妈”“爸爸”“宝宝”的词汇之间建立联系 。然后再从指点东西开始教,比如宝宝对某件东西感兴趣,你就用手指点着告诉他这是什么,并教他指着那个东西说出物品名称 。

技巧二、教宝宝打招呼 。其实,这就是老北京人常说的教孩子玩意 。比如:拍手是欢迎,挥手是再见 。你可以跟他用玩具做游戏,教他和娃娃、毛绒兔、玩具熊打招呼,手把手地教他拍手、挥手,再拿着娃娃当木偶对他边做动作边说“欢迎”、“拜拜” 。当宝宝学会这些动作后,遇到其他人在父母的提示下,他就可以自觉地打招呼了 。这也算是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吧 。

技巧三、教宝宝用动词表示需要 。宝宝刚学会一些简单的名词后,常常用名词表示动作或需要 。比如:他要喝奶就指着奶瓶说:“奶,奶 。”他要拿球就指着皮球说:“球,球 。”这时,你不要急着把奶瓶或皮球给他,而是告诉他“喝”、“拿”的发音并用动作演示,让他跟着模仿体会这个语音与动作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