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


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

文章插图
说到手足口病,有很多的家长是有一些认识的,此病在小宝宝的身边特别的多发,因此我们要正确的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知识,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才可以,往下看为大家介绍一下手足口病的常识性知识会有哪些呢,来了解一下吧 。
根据近五年监测数据,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5-7月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儿童普遍易感,并且可多次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并以托幼园所为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 。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
传播,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该病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胃肠道传播,还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以及唾液、疱疹液、粪便、咽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甚至水等,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都可以造成传播 。症状,潜伏期多为2-10天,病程一般7-10天 。
多数患儿先出现发热,手心、脚心出现疹子,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
一般症状较轻,多数7-10天可以自愈,极少数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
【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
认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手足口病的常识有了一些认识了,手足口病是特别多见的,给患儿的身体方面带来了相当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家长们必须要将手足口病关注起来,在自己的宝宝发病后,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