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避免12种宠爱心理


有求必应:你从来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那么孩子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
孩子说脏话,你一笑了之:口出秽言,你却一笑了之,这将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可爱,说的话很讨喜,你是在鼓励他下次再进一步出口成“脏” 。
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孩子一出世,你来负责帮他打点好一切,等到他18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独立吧”,孩子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恩准,反应会是不知所措 。
从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你一直不告诉他是非对错,这样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甚至某日他抵触了法律,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 。
每次替孩子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像老保姆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再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一切,会养成他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
毫不限制孩子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小心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
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变得麻木不仁、无关痛痒的反应,就是这样造成的 。
把自己当孩子的摇钱树:金钱太容易到手,只要他们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来了,孩子因此就不会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 。
始终满足他的一切口腹之欲:如此培养好吃懒做的性格,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其实害了孩子,害了自己、害了社会 。
永远站在他那边:通常站在孩子这边是对的,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的时候,你这样做,会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那边,那可能会让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简直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 。
认为自己就是拿孩子没办法:若你一次又一次拿这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找借口找台阶,那孩子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
孩子不听话,准备过烦恼的一生吧:有这样的想法简直是不负责任!
你如果照着这12条法则去做,那你一生真的会是烦恼的!



这些细节可以密切亲子关系
给宝宝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吧



“妈妈,这是谁的小脚丫?”四岁的玲玲手捧一本册子,指着一个已经暗红的脚印问她的妈妈 。妈妈说:“这是你的啊,你刚出生3天时爸爸印的 。”玲玲惊奇地看着脚印,把自己的脚与纸上的脚印比来比去,想不通那么小的脚怎么会变得这么大 。妈妈说:“这是妈妈给你做的档案夹,你三个月时还有脚印记录,自己找一下 。
”玲玲兴奋极了,妈妈望着她忙碌不停地寻找成长记录的乖巧模样,回味着给她作成长档案的乐趣,心头充盈着母爱 。
玲玲的妈妈在怀孕时就细心地做胎教日记,女儿出生后,她就做了详细的计划,准备给女儿建立一个记录成长历史的档案,等将来女儿出嫁时送她作礼物 。她把档案分成了四类,分别是身体发育类、教育类、病历类、成长大事类 。玲玲长到四岁时,在她的小生命中也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档案的内容也日见丰盈 。其中包括她的胎发、身高、体重、各种证件、妈妈给她购置用品的发票,以及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家长通知书等等,零零总总一大堆 。
在病历档案中,玲玲第一次住院的记录读来令人揪心 。
二岁时,玲玲得了感冒,并引发了肺炎,妈妈带她去打针,在社区的医疗所进行了青霉素皮试,皮试结果稍有点红,但护士说没问题,就给玲玲打了一针,没想到玲玲的嘴巴一下子变得发青,胳膊上也起了许多小红点 。护士说:“可能是过敏,但这里的急救药用完了,还没进上货,赶紧去医院吧!”妈妈一听,心中又气又急,没有药品准备你就敢做皮试打针,出了人命怎么办?她赶紧抱着玲玲打车去医院,一路上心里不停地祈祷,希望女儿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