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乳会导致男性不育?

近日,#沐浴乳可致男性不育#这一标签出现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相关微博称:台湾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男性使用的个人卫生用品,包括沐浴乳、洗发水、剃须膏等中的塑化剂成分,过量接触会对男性生育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
【沐浴乳会导致男性不育?】
男同学们顿感心头一凉——“等等,我勤洗澡、洗头、刮胡子,生育能力就受损了?不是标题党吧!”别慌,资深成分党优恪君细细调查了一番,结果发现,还真是夸大+误读惹的祸 。
男儿莫要慌,看清标题党
优恪君观察,消息链接大都指向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台湾研究证实塑化剂影响男性生育》,报道了台湾成功大学李俊璋教授的一项研究,观察到样本中男性体内的塑化剂浓度越高,睾丸功能就可能越受到明显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育 。
原报道中强调塑化剂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的同时,还罗列了多个可能的塑化剂来源,例如食物和饮料的塑料包装 。
所以啊,且不对此项研究本身做评价,单被顶到微博热榜上的“沐浴乳可致男性不育”,不说它是标题党,也是断章取义了吧!差评!继续查询后,原报道似乎来源于台媒中國時報的《成大教授研究證實 塑化劑影響男性不孕》,二者内容基本一致 。台湾2011年曾爆发出大规模食品添加塑化剂超标事件,波及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有“台版’三聚氰胺’事件”之称,相关问题因而受到持续关注 。
塑化剂很多种,化妆品里倒是没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报道通篇都只是在用“塑化剂”这个词语来进行描述,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化学物质名称 。
但实际上,应是台媒将化妆品和塑料制品中两类用途不同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简单粗暴地混为了一谈,统称之为塑化剂,也就为误读埋下了种子 。
塑化剂并不是某一种,而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包含的数量不少,在高分子材料制作中是很常用的助剂,用于改善产品的性能 。具有代表性的便是DINP和DEHP酯)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
关于化妆品中为何出现塑化剂,新华网引用李俊璋的观点:“塑化剂是一种定香剂,香味愈浓的产品含量可能愈高” 。
而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录驰冲告诉优恪君,我国化妆品法规中,只允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二乙酯的使用,跟欧盟相关规定保持了一致,而且明确规定DEHP为禁用物质;其作用也确实包括定香,但这两种物质基本不会被当做塑化剂用于塑料生产 。
正规包装食品,也不必担心
关于食品,其实我们并不用对正规商品有太多担心——因为在当前的相关法规之下,用于食品的合格塑料制品并不会包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
“所有增塑剂都是表面张力低的酯类化合物,在塑料制品里会随着时间延长向表面迁移是必然的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夏宇正告诉优恪君,“然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为其难以降解的特性,目前已经严禁使用,也已有很多种环保型增塑剂作为替代品 。”
夏宇正还强调,在食品软包装中,即使可降解的增塑剂也不能使用,因为会污染内包装物;而环保型增塑剂的分子量也不是很低,一时半会儿并不能降解掉,人体又无法通过排泄将其排出体外 。
生殖毒性确有其事,但来源不对
既然发现了原报道对塑化剂的定义有点问题,那其混淆的两方,是否又有危害呢?答:塑化剂确实可能影响生育,但合格的食品和洗护用品中并没有;洗护用品中的定香剂没听说有什么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