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豆豆一岁半了 , 最近妈妈发现她有一个奇怪的“爱好” , 就是每次睡觉时都要把她小毯子的一角紧紧地抓着贴着嘴巴 , 时不时还用嘴巴“嘬嘬” , 换了其他地方睡觉时 , 也一定要把她的那张小毯子抱过去 , 不给她就哭闹着不肯睡 。妈妈实在搞不懂豆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依赖 , 她很担心豆豆长大了之后好难改掉这个毛病 。
案例二:丁丁两岁了 , 长得非常可爱 , 但她有个小毛病 , 就是不管到什么地方 , 都要抱着她最爱的那只泰迪熊 , 有时妈妈看到她的小熊弄得脏兮兮了 , 就想拿去洗洗 , 但丁丁说什么也不肯 , 妈妈实在拗不过 , 只能再买了个一模一样的泰迪熊 , 弄脏的时候好偷偷“掉包”拿去洗 。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家里那么多玩具 , 为何丁丁唯独是对这只泰迪熊“情有独钟”呢?
“恋物情结”或因缺乏安全感
在育儿的过程中 , 家长总是会遇到不少头痛事 , 这不 , 有不少家长恐怕都碰到过类似案例中有“恋物情结”的宝宝吧?那么 ,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恋物情结”呢?要不要去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
儿童保健医师指出 , 恋物在年幼的宝宝中是非常常见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导致宝宝恋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
还在婴儿期的时候 , 如果妈妈或者是一些贴近宝宝的照料者能够细心、耐心地抚慰他们时 , 宝宝们就会与这些密切接触的照料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 , 表现为喜欢偎依着妈妈或者是密切接触的照料者 。
但一旦孩子与妈妈或者是其他密切接触的照料者分开了 , 这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就会被打破 , 于是 , 宝宝就会开始从身边寻找一些物品来代替 , 通常是一些质地较软的物品如平时盖的毯子、睡的枕头、玩的毛茸茸的玩具等 , 或者是与妈妈或其他密切照料者相关的物品 , 如妈妈穿过的衣服、妈妈买的玩具等 , 将之前的依恋关系转移到这些物品上 , 当他们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时 , 就会紧紧地抓住这个物品 , 试图从中寻找到一种安全感 , 这就是正常婴儿“恋物情结”的原因所在 。
如何帮宝宝摆脱“恋物情结”
“因此 , 在对待宝宝这种正常的“恋物情结”时 , 家长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 也不要强行地夺走他们的“依恋物” , 等他们再长成熟一点 , 自然就会慢慢减退对这些物品的依恋了 。”
专家建议家长 , 首先要保证宝宝依恋物的清洁卫生 , 当它脏了的时候 , 可以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将其清洗、烘干 , 或者是购买一个一样的物品 , 在清洗时可以偷偷替换它 。
同时 , 爸爸妈妈在关注孩子的“健康投资”和“智力投资”的同时 , 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 多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 , 多花时间陪孩子玩玩游戏 ,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 并带宝宝多点出去跟同龄的小孩玩耍 。
此外 , 专家还强调 , 想要帮助宝宝脱离这种依恋物时 , 不可采取强行夺走然后任由他哭泣的手段 , 不妨多尝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
比如在家的时候 , 妈妈可以跟宝宝商量 , 先把他的“依恋物”安顿好 , 然后帮妈妈一起干一些小家务活或玩其他游戏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 妈妈不要刻意去提起他的“依恋物” , 如果他自己突然想起时 , 可以让他回去取 , 千万不要强行阻止他 , 因为一次不信任的经历 , 以后想要再转移他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了 , 只有循序渐进 , 一点一点地才能让他慢慢脱离掉“依恋物” 。
- 四种母乳喂养姿势 哪种让宝宝更开心
- 天才宝宝 往往由爸爸造就
- 批评宝宝 一天不超过两次
- 促进宝宝智力发展的两个方法
- 宝宝爬行的培养有哪些重点?
- 不利于宝宝智力发展的因素
- 宝宝智力开发 时机最重要
- 带宝宝散步 感受亲子时光
- 宝宝爬行的好处与训练重点
- 宝宝智力测试 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