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七种常见皮肤现象

导读:刚出生不久的宝宝 , 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 , 皮肤会出现很多“症状” , 其实大多数皮肤现象都是正常的 , 只要注意护理 , 精心呵护 , 都会自动便好的 。
1、 皮肤变黄 宝贝出生后2-3天 , 会出现皮肤淡黄色、眼白微黄、尿色稍黄但不染黄尿布的现象 , 但是宝贝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亮 , 到了出生后7-9天 , 皮肤黄色会逐渐消退 。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 叫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如有异常 , 就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黄疸 , 应该及时治疗 。
【婴儿的七种常见皮肤现象】2、 脱皮现象 刚出生的宝宝 , 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是薄薄的 , 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也不很紧密 。因此 , 他们的脚踝、脚底和手腕部等部位 , 常常会皮肤发干、粗糙 , 并发生脱皮 。一般来讲 , 这种现象在出生后一周时最严重 , 随后便会逐渐减轻 。宝贝出现脱皮时 , 切不可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 。应该让这些皮屑自然脱落 。
3、 皮肤附着乳白色物 宝宝出生的时候 , 皮肤上会带着一层薄薄的乳白色油状物 。其实 , 这层薄薄的油状物是胎脂 , 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细胞形成 。胎儿在妈咪体内时 , 胎脂可保护他们的皮肤不受羊水浸润 。当宝贝出生后 , 胎脂不仅保护皮肤 , 如果环境温度低还可减少宝贝身体热量向四周发散 , 保持体温恒定 。一般来讲 , 胎脂在宝贝出生后1-2天会自行吸收 , 妈咪不必擦掉 。
4、皮肤呈大理石花纹 正常情况下 , 人体的皮肤深处分布着很多细小的血管丛 , 用来调节温度变化 。因此 , 这些血管网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 , 血管丛收缩 , 管腔变小 ,  血流变缓慢 , 使一些血液滞留在表浅的静脉血管丛中 。由于静脉血中的氧含量较低 , 所以血液的颜色发暗、发蓝 。由于小宝贝的皮肤非常薄 , 所以从外观上看皮肤就 好似大理石一样 , 有暗蓝色花花条纹 。
5、皮肤出现红斑 宝贝刚出生时 ,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 , 真皮较薄 , 纤维组织少 , 毛细血管网发育良好 。因此 , 一些轻微刺激 , 如衣物、药物等都常常会使宝贝的皮肤发生充血 , 出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 。不过 , 这些红斑大多在宝贝的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 并不一定会让宝贝感到很不舒服 。这种红斑属于正常生理变化 , 不需要进行治疗 , 一般在1-2天里就会自行消退 , 妈咪不必着急 。
6、皮肤出现色素斑 宝贝的皮肤上出现了色素样斑块 , 妈咪会很着急 。其实这是胎记 。色素斑是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形成的色素斑 , 时常出现在小屁屁和腰部之间;或在骶尾部和背部 。外观为青色或蓝灰色、蓝绿色斑 , 斑块可能只有一大片 , 也可能有好几块 , 形状不定、不规则 , 东方人大部分在刚出生说都会有这种色素斑 。
7、皮肤有点点血点 刚出生的宝贝 , 有时在突然猛烈大哭 , 或在分娩时发生缺氧窒息 , 或是胎头在娩出时受到摩擦 , 都有可能使皮肤上突然出现一些出血点 。这种现象与血液病并没关系 , 是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外力压迫毛细血管破裂所引起的皮下少量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