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具能促进宝宝的想像力

玩具还能促进宝宝书面语言的建构 。如在玩“小猫钓鱼”这套玩具中,“鱼饵”、“鱼竿”这些玩具的符号标识可以让宝宝对文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而像拼音类玩具、数数类玩具等,可以直接锻炼宝宝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力 。
在玩各种玩具的过程中,宝宝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创造性地变换语言,从而发展了以语言为中介建构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因此,爸妈要充分利用玩具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
☆促进宝宝想像力的发展玩具
具有虚拟性或象征性的普遍特征,并以“假装”为标志,给宝宝提供了想像的充分自由或空间 。宝宝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以物代物或以物代人的现象,即把玩具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品或人 。爸妈要做玩具的“有心人”,认真思考玩具的用法,启发宝宝的想像力 。
前段时间我发现女儿非常喜欢玩“荧光棒”,就组织了一个“神奇的荧光棒”的家庭活动,参加人都是女儿的小朋友 。活动主要是让大家说出棒可以当作什么用,并当场表演荧光棒的用途 。女儿说,“可以当粉笔 。粉笔这么长,老师就不用换粉笔了 。”丁丁说,“可以当面条 。这么粗,面条就可以变少很多了 。”“还可以当小树枝 。就是冬天没有树叶的小树枝 。”……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呢 。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游戏离不开玩具 。
而游戏又是宝宝的天性,玩具是游戏的物质前提,宝宝要玩耍必然离不开玩具 。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就把宝宝的玩具意为“恩物”,并专门针对宝宝发展需要设计了一系列的玩具 。
事实上,纵观中外学前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举凡强调学前教育者,莫不重视玩具的教育价值 。当代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也充分证明,玩具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
☆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感知觉是宝宝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幼儿的中期,由于言语能力还比较低下,宝宝获得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感知觉获得的形象信息,而玩具以其生动夸张的形象、鲜艳明亮的色彩刺激宝宝用各种感官去接触 。在与玩具的接触的过程中,宝宝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接触各种不同材质的玩具,加强了感官的感受性和观察力,促进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
☆爸妈在家里应该为宝宝创设具有丰富玩具的环境 。
玩具的准备应考虑到玩具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要为宝宝准备颜色各异、对比度比较明显的玩具,玩具的大小应考虑到宝宝的身高特征 。另外,在宝宝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爸妈要加强对宝宝感知能力的指导,让宝宝“跳一跳”能摘到苹果 。如可以引导宝宝摸一摸绒布类、丝绸类、塑料类玩具,让他说说感受 。
看一看,让他看看玩具的颜色的不同,让他挑选自己喜欢颜色的玩具去玩,比较玩具颜色的深浅,让宝宝对颜色有初步的意识 。举一举,让他感受玩具的重量,还可以让他举一举气球和大积木,说说哪个更重 。
☆促进宝宝语言发展
玩具本身就是一种宝宝表达表现的工具,较之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玩具是宝宝更为得心应手的“语言” 。玩具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更像是“教学大纲”或开放式的“课本”,为学习者留下了较大的自主建构、想像的空间,激发宝宝的表达欲望,为宝宝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
☆宝宝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 。
宝宝之间就玩具的交换、玩法的交流,使其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进步 。“我可以玩你的小车吗?”“我可以加入你玩积木的游戏吗?”“我可以用我的小猪换你的小鸭吗?”“可以的 。”“好的 。”“一起玩吧 。”“我在玩呢,等一会儿给你玩 。”两个宝宝的对话可以看到礼貌用语的运用,她们把礼貌用语运用得如此适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