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掌握送医时机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直接伤害是在大脑,脑细胞受损时所引发的症状可轻可重 。轻者只是嗜睡,并没有其他症状,预后情况良好,严重者会昏迷不醒、抽搐不止,有时即使性命保住了,却带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情况与送医时机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上述异常状况,要及时送至大型医院急救,或许可降低伤害程度 。
治疗方法 脑出血后当务之急在于尽快降低过高的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很多,视状况不同,可选择药物控制(脱水剂或利尿剂)或手术等方法,除了增加婴儿存活的几率,也尽可能将脑出血的后遗症减到最低 。
可能引发的后遗症 脑部出血造成脑组织肿胀,进而压迫脑神经,脑神经受损后是无法回复到原先的状况的,存活的宝宝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日后将会出现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及动作发展迟缓 。因此,必须及早开展康复治疗,通过合适的训练学习,让其他并未受伤的区域神经产生并代偿已受伤神经的功能,促使宝宝发挥最大的潜能 。另外,提醒家长,受过脑伤的宝宝需要更仔细的照顾,一定避免让脑部再次受到伤害 。
悲剧~多因哭闹而起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发生,多是父母为了安抚哭闹不休的宝宝而做出如空中抛接的危险动作,也或者是快速摇晃宝宝的身躯 。或者是家长发现这样和宝宝“玩耍”时,宝宝好像不哭了,所以,下次再哭闹时,就会有相同的安抚动作 。
但是,医生提醒,“宝宝好像不哭了”很有可能是在危险动作后觉得不舒服的征兆 。如果还一再重复相同动作,宝宝不舒服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当宝宝真的因此不再哭闹时,或许“灾难”就要开始了 。
互动~掌握宝宝情绪
【警惕“婴儿摇晃症候群”】面对宝宝哭闹不休,的确会让许多父母深感头痛,尤其是新手父母因照顾经验不足更容易手足无措 。医生提醒,虽然宝宝的哭声会令家长心烦意乱,但是必须了解到,“哭”是婴儿对外沟通的语言,他们只能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和要求 。父母若能常与宝宝玩游戏,观察、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并适时给予回应,就能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 。充分掌握宝宝的情绪状况后,家长才能“见招拆招”,也不致于发生宝宝哭个不停,父母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
解码~宝宝的哭声代表意义
1.撒娇 哭的声音偏高,且哭了很久连一滴眼泪也没掉,这是撒娇的哭声,也是想要妈妈抱抱 。
2.尿布湿了 若是听起来较为刺耳的哭声,哭音尖锐并夹杂低音,就是宝宝尿布湿了,希望妈妈快帮忙换尿布 。
3.饥饿 仔细听宝宝的哭音,可发现哭音中有“M”的音节,这是宝宝肚子饿了 。
4.想睡觉 哭声听起来比较低沉,则代表宝宝想睡觉了 。
5.生病 如果哭声持续且反复发作,可能代表宝宝生病了 。如果哭声尖锐异常或声音由强变弱,就需要爸妈提高警觉喽!
当宝宝哭闹时,父母可依照下列步骤确认宝宝为何而哭:
1.父母应试着辨别新生儿哭声代表的意义 。
2.先确认是否尿布湿、肚子饿 。
3.检查身上有无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温度太热,导致不舒服 。
4.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量体温,判断有无异常 。
5.若安抚超过15分钟仍哭闹不休,且食欲不好,可能是肠胃炎或其他疾病,应尽速就医 。
耐心~运用不同方式
究竟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宝宝,除了耐心以对外,父母可帮宝宝按摩,还可以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以缓解宝宝的情绪,避免抱着摇晃且疏忽力道的拿捏而不慎伤害宝宝 。父母可拿玩具或外出散步吸引宝宝以转移注意力,让宝宝停止哭泣 。如果自觉快要失去耐心了,也不要勉强,应该请家中其他有经验的成员帮忙哄宝宝,给自己松口气的时间,避免因自身情绪失控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情 。
- 怎样预防宝宝“奶瓶综合症”
- 15种新生儿“异常”不用理
- 家有“电视宝宝”父母怎么应对?
- 妈妈如何处理宝宝各类“屎”
- 早产儿护理的“三道关”
- 孕妈咪怎么穿鞋 “足”够幸福
- 孩子过量补钙 “骨”害多多
- 对孩子身心皆有益的“三趣”培养
- 警惕四大细菌聚集地
- 关于“母乳”的四个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