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 智商以外 ―― 搜狗说吧

【沈文裕: 智商以外 ―― 搜狗说吧】智商以外 沈文裕 宗旨:建设自由民主的沈文裕吧;每个网友都可以在吧里自由发帖和畅所欲言!也欢迎网友来共同参予和管理!
草包、二百五、傻瓜、蠢猪、水鱼、呆佬、弱智、傻X、低B……既汉字也英文 , 有普通话有方言 , 或植物或动物 , 从数字到符号 , 总的来说 , 人是以证明别人的蠢来显示自己的聪明的 。基本上一个人掌握的低智商词汇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的聪明指数 , 这好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的老祖先就强调过:博大精深 。但有时候数量多也并不全是好事 。有一回 , 组织上安排了一次采荔枝的活动 , 我的一个朋友将一个原本的采摘活动搞得很夸张 , 有点近乎伐木 , 而且他边伐边吃 , 有些斯文的女同学弄了十斤就因香汗直流作罢 , 这哥们光吃的就不止这个数――一地荔壳 , 满脸口水 。活动结束 , 大伙都提着战利品走在青天白日下 , 独他拖着好几十斤的东西 , 像逃难 。还没等大伙走出荔园 , 我的朋友就突然倒下了 。事后一查并无大碍 ,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吃多了!洗胃清肠留院 , 等他康复回家 , 那几十斤荔枝已烂得没几颗好的了 。如此折腾 , 我这个最能伐荔枝的朋友竟一颗荔枝也没有吃到 。那他现场在毕竟也吃了 , 还是同学小蔡的解释形象――他说这哥们不过就是一个罐头瓶子 , 然后里面装了荔枝就变成了荔枝罐头 , 而由于荔枝罐头量多难消 , 就过期了 , 过期了就要倒掉 , 最后只剩下一个罐头瓶子 。由于这个比喻不但形象还有点意味深长 , 我就不多解释了 , 其实我们祖先也强调过:物极必反 。总体来说 , 说关于愚蠢的词汇和关于愚蠢的故事 , 每个人都有一堆 。但这件事的负面意义是 , 有的人尽管并不那么聪明 , 但他会背很多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 因此不了解的人就很难判断他的智力了 。虽然是这样 , 大家心里还是有这样一个常识的:真正的天才百年一遇 。我最近在报纸上遇到一个新的钢琴天才 , 叫沈文裕 , 是“拉赫马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新冠军 , 因为能把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弹得出神入化 。“三钢协”据说是钢琴曲目里的珠穆朗玛峰 , 这也许跟它的写作环境有关 , 也是据说――拉赫马尼诺夫在流亡美国的慢船上 , 在晃荡的船甲板上 , 用木板代替琴键 , 琢磨出了这个曲子 , 这基本上属于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 , 以至以后直到现在 , 大家都觉得弹这个曲子费劲 , 于是变成了钢琴演奏的一个高度 。而沈文裕被认同的就是他的技术 , 这其实与之前的李云迪、朗朗等才俊一样 , 他们的技术非常了得 , 于是都统统被认为天才 , 这一现象奇怪的原因在于 , 天才本来应该是百年一遇甚至难遇的 , 但在同一个领域几乎是一年一个天才 , 这好象是一件超出了智商范围以外的事情 , 因为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常识好象不符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天才 , 天才的数量的确应该比以前多 , 但这种同一领域天才辈出的局面还是让人感叹:弹钢琴应该属于天才密集型工种 。拉赫马尼诺夫是少数我喜欢的古典音乐家之一 , 然而这个浪漫派的大师的经典曲目为人称道的似乎总是技术加难度 , 一点也不浪漫 。当代钢琴手每每以精确的演奏来证明自己的天才 , 也因为天才这个词汇实在在我的智商以外 , 我也不知道对精确的定义到底是“技工”还是“才华” , 不过那篇关于沈文裕的文章题目叫《追求天才 , 不做完人》实在愚蠢 , 其一 , 天才不是人这显然不是常识;其二 , 追求天才好象是个病句 , 它显然没有追求学位和追求美眉这样的句子透彻 。 作者guojiang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