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能原镈——春秋后期


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能原镈——春秋后期

文章插图
春秋后期能原镈
能原镈,通高40.8厘米,宽31.8厘米,重18.84kg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瑞州(高安县)出土,1956年由文物局拨交故宫 。
这件镈用以悬挂的钮由两兽相对而成,两面有36枚扁平乳丁,构成镈身纹饰的主体,其余部分则饰以蟠虺纹 。
【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能原镈——春秋后期】镈的两面正中和左右下角共铸铭文20行48字:
夷莒甚□者元作□曰:“自祈□曰:□称劳曰利,连余大邾,大□之主越 。曰:余入邦,作利□小,其者□□□於子子 。”行则曰:“自余” 。
能原镈是一成组的编镈,由数器铭文合为一整篇,本器铭文只是其中一段 。这一组编镈共有多少件,现已难于查考 。已知除故宫这件外,台北故宫也有一件 。从铭文内容来看,整组编镈的数目远不止这两件 。这组器上的文字极难释读,过去的学者依稀认出了“能原”二字,故名之为“能原钟”,或干脆承认无法释读,名之为“奇字钟”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如当时的楚、蔡、徐、曾、吴、越等国)盛行一种极为夸张的美术体字,被称为“鸟虫书”,其特点是文字笔画与鸟形画混写在一起 。经过数代学者的研究分析,这种书体大多数字的书写规律已被掌握,但铸刻在越国乐器和兵器上的部分文字属变体的鸟虫书,仍难以释读,“能原镈”就是其中的一组典型器物 。
近来,我院为解决金文研究中的这一难题,在院刊发起对“能原镈” 的讨论,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 。其中,曹锦炎先生的论文对这组铭文的总体内容提出了解读看法,现将他对镈铭内容的分析转述如下:
“由于莒国扩张疆土,侵及了邾国,越国为之调停,主持了这次疆土划分,并趁机扩土筑城,将邾、莒两国连在自己脚下 。铭文记录的就是越、邾、莒三方的盟辞内容 。”
(越:春秋时期南方古国,曾称霸江南,并北上图谋中原 。本铭所反映的就是其北图中原的行动之一 。)
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1.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重要生产生活用器 。最早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 。而中国独特的青铜器类型和独特的青铜器文化,在世界历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一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
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能原镈——春秋后期

文章插图
3.青铜器收藏讲究锈 。五彩斑斓的红斑绿锈,反着光特别漂亮 。另外能做到系统、成套也是一个方向 。总之,收藏青铜器有两个方向,第一就是足,各种器形全了;第二就是铭文,即便很小的东西,有铭文也会价值连城 。凡是带铭文的器物肯定是孤品,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 。
4.中国的青铜器不是用于生产领域的,而是宗法社会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形成和发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的是宗法活动,戎指的是战争 。说的是在夏、商、周三代国家的主要事务有两类:第一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宗法活动;第二类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而进行的战争 。宗法活动一般有祭祀、丧葬、朝聘、宴会等,在这些活动中要使用礼器 。
关于介绍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能原镈——春秋后期

文章插图
5.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丝路营行鉴定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 。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 。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