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博士提出德商的概念( 二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因为她切中了令人头疼的高度物质文明与良好道德流失互相呼应——这一时代通病的脉搏 。
首先 , 在美国 , 许多重要的培养道德品格的社会渠道正在土崩瓦解 , 孩子们缺乏道德上的监控:
1. 几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稀少 。离婚涉及半数的美国家庭 。谁来充当孩子道德选择的监护人呢?
2. 夫妻双双上班的工薪阶层 , 疲于奔命的工作、生活节奏 , 使得好多父母把孩子托给保姆完事 , 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与孩子作情感的沟通和道德方面的探讨 。
3. 社区支持系统瘫痪 , 使得大量青少年丧失了有意义的与别人交谊联系的来源 。美国

12
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



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许多孩子不知道隔壁邻居是谁 , 也就谈不上发展社区联系 , 从中获得道德支持了 。
4. 缺乏道德行为的榜样 。美国人信仰自由 , 各人推崇各人的 , 很难由政府推举一个像雷锋一样的榜样 。
其次 , 太多的不健康信息没有经过成年看护人的过滤就直接来到孩子们面前:
1. 在美国 , 1400万十几岁的孩子有40%在上互联网 。洛杉矶市西蒙·威森塞尔中心的研究人员定期在网上搜寻含有仇恨内容的东西 , 目前至少有1400多个种族主义的、白人至上主义的、反犹太人的网站 , 其中包括新纳粹分子和三K党的组织 。对尚未养成扎实道德价值观的孩子来说 , 这些网站提供的内容是具有很强诱惑力和渗透性的 。
2. 有害影响在美国的文化中铺天盖地 , 电视、电影、电子游戏、流行音乐 , 还有各种广告……孩子们要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玩世不恭、犯上不敬、物质至上、放荡纵乐、粗俗下流以及崇尚暴力的不健康内容 , 不费吹灰之力 。
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 在这种为未来担忧的忧患意识下 , 米歇尔·博芭提出了拯救孩子道德生命的希望——重视对德商的提高和培养 。这无疑是救世箴言 。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 。就孩子们的道德监控系统来讲 , 中国的优势是不待细言的 。我们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家庭 , 讲究妻贤子孝;我们的离婚率也远不及他们高 , 而且绝大多数父母是非常尽职的;我们有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叔叔阿姨的影响和关照 , 有助人为乐的雷锋式的正面榜样等等 。尽管如此 , 笔者认为谈谈美国专家提出的德商概念、谈谈这七大行事美德的具体内容 , 对中国家长还是大有裨益的 。
首先提醒家长们注意 , 我们在重视“智商”、“情商”的培育和提高的同时 , 还应该把视角深入到道德的领域 。事实上孩子们最后的较量是品格的较量 , 品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其次 , 米歇尔-博芭提倡的七大行事美德与中国传统美德 , 似乎有细微的区别 。比如他们的“同情”中的体察别人的感觉、“宽容”中的包容各种差别、“公正”中的遵从游戏规则等等 , 似乎更具有开放性 。
如果细心的家长能从差异中找到其精华 , 拿来为我所用 , 或许会点石成金 , 使我们的子女更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 。
总而言之 , 如果我们要在道德文化的发展和重建上取得成功 , 就必须从家庭做起 。因为德商的提高必须靠有意识的仿效和精心培育 。做孩子的道德教师 , 没有任何人比孩子的父母更合适、更称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