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的标准体重 不要走进孩子越重越好的误区

近年来孩子出生体重的记录被不断刷新,来自《世界每日新闻网》的一篇报道称,2015年6月4日,澳大利亚一名产妇生产了一名巨婴,而这个巨婴的体重竟然高达40磅(约18.16公斤),他的出生让不少医护人员惊呼连连,因为他的体重等同于6岁孩童的体重,同时他还破了1839年的最重婴儿的世界纪录 。当然,他的母亲的体重也高达272公斤 。
父母和长辈们都喜欢“大胖小子”或“大胖闺女”,觉得刚出生的孩子胖就是福气的象征 。孩子出生体重当真是越重越好吗?以下是孩子出生以后的标准体重图:

孩子出生的标准体重 不要走进孩子越重越好的误区

文章插图
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知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早期的营养,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 。但营养少了不行,过多也会对健康带来影响 。胎儿若在缺乏营养的母体子宫内,会导致“节俭型基因”或“节俭型表现”得以保留,当出生后,若食物摄入情况和营养状况与母体子宫营养缺乏的状况不同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肥胖 。
低出生体重儿在成年后易患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发生率等慢性疾病 。随着现代科研的发展,有人对新生儿体重大小和成年期肥胖、慢性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调查或前瞻性队列研究,也有更多证据表明巨大儿在成年期后患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几率也高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 。
在怀孕期间摄入过多的能量,不但造成孕妇自身肥胖,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可导致新生儿体重过大 。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的新生儿称为巨大儿 。
与正常出生体重的儿童少年相比,除增加难产的危险性外,巨大儿长大后发生肥胖的危险增多,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的可能也会相应增加 。巨大儿在分娩时由于身体胖、肩部宽,不易被分娩出,导致产程长、难产等,会增加母亲生产时的撕裂伤 。
因此,新生儿体重并不是越重越好,适宜的体重才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一般为3.0公斤(2.5~4公斤) 。出生体重低于2.5公斤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 。在怀孕期间,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 。低体重儿的皮下脂肪含量较少,呼吸和代谢等功能都较弱,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疾病 。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婴儿,成年后患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 。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 。
一般说,小儿体重的增长是随年龄的长大而增加,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 。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
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临床上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
到出生第3~4天,体重减轻可达出生体重的6~9% 。如:出生时体重3700克,到第3~4天可以减轻222~333克,此后,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步调整,体重会逐渐增加,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 。
孩子出生的标准体重 不要走进孩子越重越好的误区

文章插图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