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白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 。至商代,由于烧成温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较精细,致使白陶质地更加洁白细腻 。
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盉(hé)、爵为主,纹饰有人字形纹、拍印的绳纹和附加堆纹等 。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豆、罐、钵等,其装饰除少数绳纹外,以素面磨光为多 。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商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代后期是白陶烧制的鼎盛期,在黄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遗址与墓葬中均发现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最具特点,器物有觯(zhì)、壶、尊、卣(yǒu)等酒器和鼎、豆、盘、簋(guǐ)等食器 。
纹饰常见有云雷纹、漩涡纹、饕餮(tāo tiè)纹、蝉纹、曲折纹、夔(kuí)纹等 。
特别是将细腻的雕刻作为白陶的主要装饰技法,显示了商代后期白陶的高度发展水平 。
商 白陶刻纹豆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豆浅腹,口沿较宽 。口以下渐内收,下承以喇叭形高足 。通体雕刻纹饰 。口下雕刻凸弦纹,腹部雕刻仿青铜器上的云雷纹,高足中部雕刻钱纹,上下分别雕刻变形回纹和饕餮(tāo tiè 音涛帖)纹作辅助纹饰 。修坯精细,形体线条刚劲有力 。
在日常生活中,豆是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等食物的器皿 。在青铜器里,青铜豆还是一种礼器 。
商 白陶刻几何纹瓿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瓿(bù 音不)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 。通体雕刻纹饰,以精细的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得格外庄重精美 。
以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也是青铜器上装饰的常用方法,以此显示出纹饰的层次感,从而显得华丽繁缛,更有甚者,纹饰的层次可达到三层以上 。
商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商代白陶精雕细刻的上古工艺品 白陶的特点应用

文章插图
(来源见水印)
壶口微内收,口以下渐广,下腹饱满,圈足 。肩对称置圆孔系 。与系对应的圈足上有两个圆孔 。通体雕刻饕餮(tāo tiè 音涛帖)纹,图案清晰,雕刻技法娴熟 。堪称商代晚期白陶的代表作 。这件白陶壶原本破碎,现已修复 。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多用它的头部形状来作为装饰,称“饕餮纹” 。
用“饕餮纹”来命名青铜器上的这种图案化的兽面始于宋代的《宣和博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