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用药五成超规定剂量 90%药无儿童剂型( 二 )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覆盖儿科各疾病系统的权威性用药指导书籍 , 因此相关人士对这部文献的编著表示极大赞誉 。但也有专家认为 , 这本临床用药指导文献作用尽管意义重大 , 随着医改的深入 , 仅一本文献还不够 , 尤其是目前国内儿童药面临的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 。
胡茵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介绍说 , 2011年3月 , 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 , 组织全国150余名儿科著名医药学专家开始编写儿童处方集 。历时一年多 , 终于编撰完毕并召开全国征求意见会议 。
胡茵告诉采访人员 , 根据计划 , 如果进展顺利 , 这本书将在6月1日面世 , 作为六一节的礼物送给广大中国儿童 , 并且将在今后每两三年修订更新一次 。
对儿童药物研发具引导示范作用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全球拥有专门的儿童处方集的国家不多 , 英国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 每隔半年更新一次 , 世界卫生组织也在随后推出了《WHO示范处方集》(儿童版) 。“儿童处方集”的面世 , 将成为国内首部专为儿童编制的临床用药指导文献 。
据胡茵介绍 , 儿童处方集主要参照《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及国际惯例 , 将年龄界定为0岁至18岁 。药品信息主要以说明书为基础 , 用法和用量参考《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WHO示范处方集》(儿童版)、《中国国家处方集》 , 儿科各种疾病指南等 , 按疾病系统分为20章 , 设计234种儿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 收录药物822种 , 共130万余字 。
该书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级专家胡仪吉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说 , 该书的一大特点就是 , 结合儿科的临床治疗需要 , 将新生儿疾病独立设置一章 , 并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中增加了遗传代谢病内容、在风湿免疫疾病用药中增加了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内容 , 突出儿科疾病临床表现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这本书的推出意义重大 。“这是广大儿科医生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一个惊喜 。”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说 。她表示 , 这本处方集的推出有三方面意义:第一 , 在临床试验中得到的经验毕竟有限且很难及时反馈到临床说明书的需求中来 , 而儿童处方集的出版会解决这个问题 , 这对于儿童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 , 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二 , 药物治疗是儿童基本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 如果药物治疗不能做到科学规范 , 儿科学的发展就会失去基础和支撑 , 很难走的长远 。这本书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有长远影响;第三 , 由于目前国内仿制药比较多 , 在药品的流通领域和临床使用上比较混乱 , 而儿童处方集的出版 , 会对儿童用药科学规范有一个导向 , 对于我国儿童药物的研发乃至整个儿童用药产业的发展 , 具有引导示范作用 , 进而促进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 。
儿童药问题需全社会力量解决
“但对于儿科来讲 , 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胡仪吉表示 , 目前儿童用药品种剂量剂型缺乏、说明书缺失以及基药目录中儿科剂型过少等问题仍然存在 ,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着力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