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奶瓶带来的大危险

【家长注意:奶瓶带来的大危险】

家长注意:奶瓶带来的大危险

文章插图
两个月前,家住俄亥俄州格罗夫市的贾姬·谢里尔(Jackie Sherrill)坐在沙发上,她20个月大的宝宝莫根(Morgan)坐在一旁,猛地探过身来 。当时莫根嘴里正含着一个奶瓶,就在一刹那,她猛地从沙发上跌落下来,撞上了旁边的一个搁脚凳 。
谢里尔擦着女儿的眼泪,她发现女儿撞断了一根牙,嘴唇也裂了个口子,这是被她正在喝水的硬质塑料奶瓶给刮破的 。莫根受的伤并不会带来长期影响,不过正是经过了此事,谢里尔下决心不再让女儿喝奶瓶,改用普通杯子 。
谢里尔说:“我怎么都想不到,宝宝竟然会因为奶瓶受伤 。奶瓶原本应该是慰藉孩子的东西 。在你把奶瓶塞到宝宝手中时,断然不会想到它可能会造成伤害 。”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用的奶瓶不可能造成潜在的伤害 。但《儿科学期刊》(Pediatrics)近期刊登的两则研究报告指出,一些物品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伤害,此前人们对此认识不足,这包括了奶瓶、安抚奶嘴和吸管杯,每年它们会导致几千起儿童嘴部和牙齿受伤案例,刚刚学步的幼儿用嘴含着上述物品时不小心摔倒,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还有纽扣电池,这类银色小圆片在玩具、手表、遥控器和其他家用电子用品中非常常见,一旦被孩子吞下,会造成严重问题 。
研究奶瓶、安抚奶嘴和吸管杯造成的伤害,这在美国国内尚属首次,研究报道回溯了从1991年到2010年的病历,结果发现在这20年间,有超过4.5万名三岁以下的儿童受到上述物品的伤害,要送去急诊室紧急救治,平均来说每年有2700名儿童因此受伤 。
“这就等于是说,每四小时就有一个孩子受伤,”本文研究作者、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美国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研究员莎拉·A·凯姆(Sarah A. Keim)说 。她还指出真实的数字可能高得多,因为这项研究只统计了那些被送去急诊的儿童 。“我们估计,那些不太重的伤会由孩子家长自行处理,或者交由儿科医生来处置,”她说 。
差不多每个幼儿都会在成长的某个阶段使用安抚奶嘴或奶瓶,不过长期以来,卫生部门一直倡导家长在孩子开始学步时,就不再给他们使用这类用品 。比方说,美国儿科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推荐家长在孩子满6个月时,让他们戒掉安抚奶嘴,在12个月时从奶瓶过渡到没有盖子的杯子,不过大多数家长都忽视了这些指引 。研究显示,有近半数一到两岁的幼儿仍在喝奶瓶,超过四分之三的一到两岁的幼儿在喝吸管杯 。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大部分外伤都发生在一岁左右的幼儿身上 。奶瓶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占到了所有事故中的66%,排在第二位的是安抚奶嘴,占20%,而吸管杯所占比例为14% 。事故往往发生在孩子在家中跑动或走路时,结果是嘴唇和脸部划伤 。
“我们觉得,一岁大的宝宝刚开始学走学跑,他们的脚步非常不稳,更有可能跌跤,”凯姆博士说 。
她还补充说,据她推测,如果家长们都按指引来,不让孩子继续用奶瓶和安抚奶嘴,“在本研究中,有大约80%的孩子在受伤时,本来不应该在使用这些用品 。”
凯姆说,教孩子用普通杯子,并不是因为普通杯子从设计上更加安全,而是因为孩子在用这种杯子喝水时,家长们会要求孩子稳稳当当地坐着,或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免得将水从杯子里溅出来 。
“我觉得,喝水时安坐,这最能减少伤害的危险,”她说 。
第二项研究在此前曾报道过,提醒家长们要注意纽扣电池的危害,报告指出在最近20年里,在美国有6.6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因为电池造成的相关伤害被送去急诊室,其中很多发生在不足五岁的幼儿身上 。尽管没有一起事件导致患者死亡,但吞食锂电池可能会导致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在两小时内就会造成严重的器官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