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尿的生成过程

1.尿液的生成过程
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环节 。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这种液体称为滤液或称原尿 。血细胞和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不能滤过,仍保留在血液中 。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2) 。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 。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 。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筹则不能滤过 。
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 。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 。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 。
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
2.有效滤过压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
② 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
③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
45-(20+10)=15(mmHg)
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
45-(35+10)=0(mmHg)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 。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
重吸收方式有两种: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
① 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二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化学差,即电化学梯度)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
②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
2.尿生成的部位和过程

原尿的生成过程

文章插图
三个基本过程:
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
2.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终尿 。
下面具体说一下每个过程
1.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的滤过是一种超滤过,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 。血浆中除蛋白质外,几乎血浆中所有成分均能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这种超滤液称为原尿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 。